
“網小幫”破解老人“觸網難”。
新甘肅客戶端記者楊紅麗
“竹板一打響起來,歡天喜地上舞臺。民法典記心間,電信詐騙要遠離……”8月22日下午,在酒泉市金塔縣東北街社區內,理論宣講團成員正向老年人進行民法典宣傳,伴著清脆的快板聲,接地氣的宣講方式與內容,鮮活感和趣味性十足。
東北街社區位于金塔縣中心城區,是典型的“三老社區”——老小區多、老街區多、老年人多,60歲以上老人占常住人口的20.3%。做好老年人網絡普法工作,是完善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環節。不會掃碼、不會繳費、不會分辨詐騙信息,一度成為老人們“觸網”的共同痛點。
為解決社區老年人不會上網、易掉入網絡詐騙陷阱、子女沒有時間教父母上網、今天學會明天忘等問題,社區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和樓院活動室,建成了金塔縣首個“網小幫”網絡志愿服務(工作)站。

普法宣傳以一種“接地氣”的方式傳入千家萬戶。
“王大爺,這個是視頻通話功能,點擊按鈕就能聯系到你女兒了。但是要注意有人可能運用智能技術偽裝成你女兒的樣子來詐騙,千萬小心”。每天早上8點,“網小幫”志愿者準時上門服務,將及時新鮮的預防電信詐騙知識送達老人。
“社區常態化開設‘網安小講堂’‘智趣課堂’,通過手把手教學、案例情景劇演繹、反詐短視頻推送等形式,為老年人講解網絡詐騙常見套路、識別方法和防范技巧。同時,與線上相配合,社區會在線下組織‘網小幫’志愿者走進樓院小區,結合真實案例‘現身說法’,讓抽象的法律條文變成‘聽得懂、記得住’的防騙指南。”東北街社區黨委副書記、服務中心副主任吳慧娟說,還定期開展養老保險上門認證、水電費代繳等服務。久而久之,社區老人遇到問題從“鬧情緒”變成了“找法律”“講道理”,矛盾糾紛明顯下降。
與東北街社區相隔不遠,東南街社區“法治之聲”已經傳進家家戶戶。該社區構建起以“城市社區之聲”融媒直播間、居民微信群、小喇叭微廣播、小區宣傳專欄等為核心的媒體矩陣,推行“普法+文化”模式,編排“三句半”、快板、法治情景劇等新形式,借助微電影、微視頻、微動漫等微載體,以案說法、情景再現,讓社區居民無論走著、聊著、躺著、坐著,都能輕松獲取網絡普法知識。

在廣場公園設施上注入普法元素。
“運用多渠道多形式多方法讓法律知識走進居民生活,普法工作才能真正起到實效”,東南街社區黨委書記、服務中心主任倪興波告訴記者,社區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網格黨群驛站、小區門房等載體,積極打造家門口的法治文化陣地。目前已建成法治文化公園1個,法治宣傳欄21個、普法宣傳站4個。社區民法典館甘肅被省委宣傳部、省依法治縣辦、省司法廳評為全省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金塔縣民法典館。
在金塔縣古城鄉,60歲的王世軍是鄉親們認可的“金牌調解員”。這位有著30年黨齡的老黨員用一張笑臉、一杯熱茶和一套自創的“3456”調解法,成了鄉里化解矛盾的“定盤星”。
“分三類、記四要、把五關、用六法”,是王世軍多年積累的“土辦法”。“調解不是和稀泥,得講究方法。”王世軍說。
老王總結了“四要”口訣:發現矛盾要“快”,穩住場面要“準”,調查取證要“細”,解決問題要“活”。而“五道關”更是他化解矛盾的“法寶”——先當“出氣筒”讓雙方發泄情緒,再用思想教育解開“心結”,接著用親情感化拉近距離,最后搬出政策法律講清利弊,調解后還得定期回訪防反復。至于“六種法子”,從“冷卻待機”到“多方聯動”,老王總能根據矛盾特點靈活切換:碰上情緒激動的當事人,他就當“樹洞”耐心傾聽;涉及家庭矛盾,他就用“親情感化法”勾起傳統美德;遇到復雜糾紛,他便聯合法院、派出所、鄉綜治中心“組團攻堅”。

網紅“老王”鄉音講法理。
如今,“老王調解室”已形成鄉、村、組及調解室四級聯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的機制。2024年至今,老王參與調處矛盾75起,成功率達96%。
今年,老王探索從幕后到走到臺前,開通了“老王說法”網絡直播間普法,以熟悉的鄉音和鄉親們拉家常,讓法律知識通過網絡空間傳得更廣。
- 2025-08-25【e法耀隴原】跨越數字鴻溝 愛傳謠大媽變網絡清流
- 2025-08-25【e法耀隴原】從炕頭到云端 馬錫五審判方式超走“新”
- 2025-08-25【e法耀隴原】1個鎮4成移民12民族混居 咋做到和為貴
- 2025-08-25【e法耀隴原】|從“治理”到“智理”:酒泉古城鄉的“12345”工作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