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是最稀缺的資源,市場資源是我國的巨大優勢。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以國內大循環的內在穩定性和長期成長性對沖國際循環的不確定性,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各地方各部門齊心協力,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筑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把未來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夯實發展根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的需要。要夯實法治基礎。修訂反壟斷法,公布《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及其實施辦法,出臺首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讓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更加規范有力。要夯實基礎設施。在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中促進我國物流發展,2024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為14.1%,比2023年下降0.3個百分點,市場循環效能有效提升。要加速要素融合。從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到異地就醫醫保直接結算范圍擴大,從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加快互認,到促進人才資源合理流動、有效配置,資源要素的加速融合,為全國統一大市場注入源頭活水。各地各部門更好發揮超大規模市場集聚資源、擴大內需、激勵創新的作用,為暢通國內大循環、推動高質量發展夯實堅實根基。
激發創新活力。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是激發創新活力、優化資源配置的關鍵。從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到重拳整治劣質低價等市場亂象,再到追求更有“技術含量”的價值競爭,更多舉措著眼于以公平競爭淘汰低效、激勵創新,更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政府行為越規范,市場作用就越有效。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是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關鍵。從廢止不符合要求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到對不合規涉企收費項目,應廢盡廢、應調盡調,通過統一政府行為尺度,各地打破行政壟斷和區域壁壘,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努力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各地各部門要規范市場準入和公平競爭制度,構建更加透明的政府采購環境,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有序流動、高效配置,建設強大而有韌性的國民經濟循環體系。
堅持對外開放。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面向全球、充分開放的大市場,是對所有經營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大市場。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縮減至106項,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全面取消。我國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有序擴大我國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加快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促進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更好聯通。不斷完善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和干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用好考核“指揮棒”,引導各級干部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樹牢全國“一盤棋”意識,在全國大局中精準定位。讓“大市場”成為“強市場”,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一定能不斷夯實中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也一定能為全球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和確定性。(張閑語)
- 2025-08-13【好評中國】讓經濟發展的民生底色更鮮亮
- 2025-08-13【好評中國】以一座城的“和合”敘事作答“何以中國”
- 2025-08-13【好評中國】奏響“河海津韻”里的生態樂章
- 2025-08-13【好評中國】叩響“津津樂道”的民生發展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