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網絡普法行·甘肅站啟動儀式上,原創普法情景劇《法承初心》閃亮登場,與山西站的《法度三晉》、河南站的《法脈千年》巧妙地完成了跨地域接力。這場以“紅色基因—地域文化—千年智慧”為脈絡的聯動,不止是三部劇的出圈,更藏著一套文化資源變治理效能的轉化公式。三地打破了普法情景劇“演完就散”的局限,讓地方老故事變成全國性網絡法治公開課,為網絡普法提供了可復制的破圈與轉化樣本。
三地聯動憑什么破圈?從“地域限定”到“全國共鳴”的進階
三部劇的成功,本質是用“文化共性”拆了“地域圍墻”,讓地方故事接上了時代的法治關切。
受眾破圈:本地人看鄉愁,全國人找答案
傳統情景劇常困在“方言梗”“本土事”里,這三部劇卻用“地域故事+全國議題”的組合拳破了局:
甘肅《法承初心》以馬錫五窯洞調解到AI法官追案為線,把“紅色基因”融入“云端治理”——甘肅人看的是慶陽老故事,全國網民則思考著“網絡詐騙損失如何追回”;
山西《法度三晉》讓晉商賠金器的老規矩撞上現代信用分,山西人認的是晉商魂,全網熱議的則是“陌生人信用該如何驗證”;
河南《法脈千年》用子產鑄刑鼎映射當下數據公開,河南人感的是中原厚土,更多人則追問“平臺數據黑箱是否合規”。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法承初心》抖音播放量不斷攀升,60%觀眾來自省外;《法度三晉》“網絡誠信”話題引發熱議,“全國推廣”呼聲強烈;“e法鄭同行”網絡話題引發515.6萬次互動傳播。
領域破圈:從舞臺敘事到治理方案
這三部劇沒停在“好看”,直接把劇情變成了可落地的治理工具:
甘肅“云端調解”從窯洞法庭里的土炕、煤油燈變成云端調解室的電子屏、AI投影,從手寫判決書到電子簽章系統,盡顯時代發展變遷;
山西“信用積分”將晉商誠信基因融入網絡評分模型,聯動信貸服務、行政審批,晉中經驗入選全國優秀信用案例集;
河南“鑄刑鼎”從劇中場景變成傳統法律文化電子地圖,掃碼即可洞察古人如何應對“網絡謠言”。
觀眾看完劇不光感動,還能看到“原來這事能這么解決”,這才是最硬核的傳播。
媒介破圈:從劇場演出到全網共創
三地把“一次性演出”延伸為“持續性事件”:
線下融合“看劇+說法”,法官在慶陽窯洞現場演繹馬錫五式調解,學者于平遙古城解讀晉商律條,實現“觀劇+普法”無縫銜接;
線上將內容拆解為“馬錫五調解”“蘇東坡斷案”等系列短視頻,推動法律條文從“枯燥說教”向“生動演繹”轉變;
呂梁孝義用晉劇唱信用治理,甘肅臨夏以磚雕刻反詐口訣,網友二創破圈凸顯民間智慧。
“官方搭臺、民間唱戲”的共創模式,成功激活了法治傳播的長尾效應。
文化資源怎么變治理效能?三個“轉化公式”見真章
三地聯動的核心,是把地方文化從“老古董”變成“活工具”,這三步轉化最關鍵:
歷史碎片→法治故事:讓老傳統會“說話”
檔案里的“馬錫五審判方式”,通過“窯洞調解VS網絡騙婚”的劇情沖突,生動詮釋了“深入群眾”的現實智慧;
課本里的“晉商契約精神”,借“杜掌柜賠金器”的細節,轉化為具象可視的“信用分”;
歷史考點“子產鑄刑鼎”,借“青銅鼎刻法VS手機查法條”的古今碰撞,讓“法應公開”的共識響徹數字時代。
正如法律人所言,這些文化資源不再是博物館的標本,而是解決現實矛盾的活工具。
傳統智慧→現代規則:讓老辦法能“落地”
甘肅弘揚馬錫五“翻山查案”的精神,融合升級“線上馬錫五”智慧服務平臺,探索引進“數字馬錫五”AI智能交互法律服務系統,推動馬錫五審判方式理念價值、精神內涵深度融入基層司法實踐;
山西從晉商“口碑賬本”里提煉出網絡信用模型,浙江、廣東等地的電商平臺學去后,有效降低了虛假交易率;
河南秉承子產“鑄刑鼎”理念,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公開化,為“權力運行透明化”打樣。
老祖宗的智慧,就這樣變成了可復制的治理方案。
地域經驗→實用教材:讓地方課成“通識課”
《法承初心》的大數據追蹤已進入法官培訓課,數千名干警學“紅色法治怎么接數字地氣”;
《法度三晉》的信用故事走進中小學校園,讓學生們從晉商賬本里感悟“誠信不是口號”;
《法脈千年》的子產鑄刑鼎思想結晶為法律文化“掌上”圖譜,網民滑動指尖,便能縱覽千年法脈傳承。
地方的文化經驗,就這樣變成了網民的法治共識。
1+1+1>3:三地聯動的協同效應有多強?
這三部劇的聯動,不是簡單搭伙,而是共建了一個“法治文化生態圈”:
資源共享:甘肅的紅色案例、山西的契約文本、河南的古代法典在線共享,成為全國普法機構的“彈藥庫”;
經驗互通:甘肅教山西怎么把老故事數字化,山西傳河南如何讓信用分落地,三地經驗互相串門;
品牌聯建:“法潤三晉·e法同行”“e法豫同行 護航新征程”“e法耀隴原”等特色普法品牌矩陣,讓法治IP走下屏幕、融入生活。
這種聯動,讓“一地的創新”變成“三地的經驗”,再變成“全國的方案”,真正實現了“1+1+1>3”。
破圈的不止是劇,更是文化資源的打開方式
從甘肅的《法承初心》到山西的《法度三晉》,再到河南的《法脈千年》,三部劇的聯動撕開了一個口子:地方文化從來不是“小眾鄉愁”,而是解決全國性問題的“通用密碼”;情景劇也不該只是“舞臺一瞬”,而能成為連接歷史與當下的“轉換器”。
這套“找文化根脈—解當下難題—成治理方案”的邏輯,給所有地方提了個醒:每個地域的老故事里,都藏著能引發全國共鳴的治理智慧。只要找對轉化的鑰匙,地方的文化資源,就能變成法治中國的澎湃動能。(安世厚)
- 2025-08-25【地評線】飛天網評:多維發力 讓內需潛力充分釋放
- 2025-08-25【地評線】飛天網評:厚植高質量發展的民生底色
- 2025-08-25【地評線】飛天網評:數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履
- 2025-08-25e法耀隴原|網絡普法行,法治為民照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