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我國牢牢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全面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就。截至今年6月底,5G基站總數達455萬個,千兆寬帶用戶達2.26億戶,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有力帶動經濟社會發展。
提升數字服務。“十四五”時期,數智技術加速應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社會治理方式。目前,我國網民數量已達11.23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9.7%,數字服務正惠及更多百姓。全國互聯網醫院年服務量超過1億人次,全國醫保碼用戶超過12億人,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惠及5.6億人次。全國10.7億人領用電子社保卡,覆蓋75%以上人口。全國5A級旅游景區數字化改造完成率達100%,數字孿生、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應用讓千年文明“觸手可及”。“一鍵式”老人求助等服務“指尖可達”,居家智能健康管理、遠程問診等應用讓社區生活更有溫度。數字消費新業態新產品涌現,持續釋放新型消費潛力。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縱深推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持續深化,公共服務“一網通享”效能提升。各地各部門要加快數字技術的運用,讓數字服務延伸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角落,給人民群眾帶去更多數字紅利。
創新應用場景。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數據在推動“人工智能+”行動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近年來,我國以場景為牽引,打造“數據要素×”、公共數據“跑起來”等品牌,已發布70個示范場景,覆蓋智慧農業、醫療健康、交通物流等重點行業領域,形成一批可感可及的應用成果。資源登記、授權運營、價格機制相關政策已發布實施,國家登記平臺登記的資源、產品和服務快速增長,目前已經覆蓋超過78個國民經濟大類,提供了便利、權威的找數、用數渠道。實施國有企業數據效能提升行動,為企業推進數據開發開放按下“加速鍵”。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已建設高質量數據集超過3.5萬個。通過體系化布局持續推進高質量數據集建設,加快打造具身智能、低空經濟、生物制造等重點領域數據高地。各地各部門要用好用活數據資源,打造更多新場景,為經濟發展注入數字動力。
規范數據市場。數據作為數字經濟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日益成為除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外最廣泛使用的新型生產要素,推動數字經濟迅猛發展,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今年上半年,主要數據交易機構新上架數據產品達到3328個,同比增長70%。其中人工智能領域的數據供給表現亮眼,上半年上架的高質量數據集產品同比增長2.8倍。今年二季度,主要數據交易機構新增供需主體達到2600多家。一批從事數據標注、治理、交易服務等業務的企業也在快速成長,一些第三方數據服務機構從無到有,專業水平不斷提高。持續推動數據交易機構互認互通,目前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已經實現數據產品“一地上架、全國互認”。面向“十五五”,要持續聚焦高質量的標準構建、大規模的設施部署、市場化的生態運營,打造便捷高效、自主安全、世界領先的國家級數據基礎設施,有效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張閑語)
- 2025-08-25e法耀隴原|網絡普法行,法治為民照初心
- 2025-08-25以“最美”之光,用堅守擔當勾勒鐵路奮斗畫卷
- 2025-08-25【好評中國】從青銅鼎到AI數據流,法治精神在時代浪潮中傳承不息
- 2025-08-25扎根基層沃土 讓青春在實干中綻放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