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 雷嘉
網絡時代,我家的中學生和他的同學們在課外閱讀經典的時間和數量明顯比我們年輕時少了,而且他們這一代閱讀有明顯的碎片化傾向。雖然并沒有影響成績,但這種傾向是否需要糾正?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如何與老師配合,正確引導?
專家觀點
海淀區學科帶頭人、北大附中語文高級教師史笑菲認為:要明確的是,在任何一個時代,閱讀這件事對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網絡時代,讀什么、怎么讀是更重要的。因為一些質量不高的自媒體提供了數量龐大但相對沒有什么營養的東西,讓如今的孩子面對更多誘惑,需要更多選擇。然而,作為家長和老師都要明白,碎片化的閱讀是大勢所趨,我們不能簡單地要求今天的孩子一定像從前一樣,拿一本書安靜地讀多長時間,這其實不太符合現在的閱讀習慣了。我們需要做的,是針對當下閱讀領域的實際情況,推薦、引導孩子們去讀高質量的內容,并且高效閱讀。
首先,在碎片化閱讀時代,需要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獲取信息。讓孩子學會收集并從中篩選出權威、真實、有用的信息,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非常重要。網絡時代,很多面向青少年的內容,包括大數據推送,并不能擴大他們的知識面,甚至反而讓他們視野變窄。因此,家長和老師可以向他們推薦一些權威渠道的、高質量的微信公眾號內容作為閱讀素材,這既符合他們的閱讀習慣,也能避免他們盲目地花費大量時間去篩選信息。比如,我會向學生群和家長群推薦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文藝號、三聯生活周刊、北京青年報等公眾號。在這方面,家長比老師更有優勢,因為更了解自己孩子的興趣所在,可以有選擇地向他們推薦一些權威的、高質量的內容推送。孩子接觸到感興趣的內容之后,自然會去更深入地閱讀。而且,家長在推薦過程中,可以與孩子共同閱讀、討論交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
其次,對于一些經典文學作品,包括《朝花夕拾》《紅星照耀中國》《紅樓夢》等,還是非常推薦孩子能夠進行整本書閱讀。家長可以組織相熟的孩子組成閱讀小組,互相監督、打卡、分享、交流,在家庭閱讀之外形成同伴閱讀,在網絡時代是非常好的交互方式。對于一些家長反映孩子缺乏足夠的時間讀“大部頭”的問題,在網絡時代,可以用“聽書”的方式作為對“讀書”的補充——聽總比不聽強。尤其是這種方式可以利用孩子通勤、休閑等時間。但需要注意的是,現在聽書的內容質量良莠不齊,家長要注意甄選。現在AI讀書已經可以實現用自己的聲音或爸爸媽媽的聲音來讀書,比那種純電子聲音的要好一些。
再次,家長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視野要開闊。語文教材上的必讀篇目,學校老師會帶著進行任務性閱讀。而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帶著興趣走進更廣泛的閱讀領域。可以定期帶孩子去實體書店、圖書館逛一逛,讓孩子在里面選擇自己喜歡的書。這些地方重點位置擺放的書內容比較豐富,質量也有保障,方便孩子從中尋找、發現自己的閱讀偏好,從而一步步走向深度閱讀。
- 2025-11-27十卷本《涼州通史》出版發行
- 2025-11-24“游牧”的閱讀者(文思)
- 2025-11-24兒童文學獎之夜浮現文學傳播的另一種模樣
- 2025-11-19全套文瀾閣《四庫全書》影印本亮相京城 一部典籍 守護接力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