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海華 實習生 趙思祺
舞臺大幕緩緩落下,黃河的奔騰濤聲化作觀眾席經久不息的掌聲。自2024年10月與觀眾見面以來,陜西師范大學原創話劇《河山》為觀演者獻上了一場場震撼心靈、波瀾壯闊的視聽盛宴。
史念海,陜師大原歷史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創始人和開拓者之一。他付諸畢生精力,結集出版的歷史地理學論文集《河山集》因其一系列典范性研究,成為中國歷史地理學史上的里程碑式著述。

史念海先生在工作中(資料照片)。陜西師范大學/供圖
作為陜師大“大先生”系列話劇的代表作品,以史老遺著《河山集》命名的紀念話劇《河山》,由該校歷史文化學院掇月戲劇團創作編排。全劇再現史念海教授波瀾壯闊的人生軌跡,生動講述他少年成長、青年求學、中年以學報國、晚年躬耕桃李重要事件的同時,彰顯了先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崇高風范,也深刻折射出陜師大為國而生、強師報國、扎根西部、興教育才的價值追求和辦學精神。
“用腳步丈量祖國的河山”
“用腳步丈量祖國的河山。”這句飽含深情的話語,道出了史念海先生的畢生執著與追求。“我們創作這部劇的初衷,不僅在于向先賢致敬,更期望以藝術為橋梁,叩問當代教育者的使命擔當。”《河山》導演兼編劇、陜師大歷史文化學院黨委副書記李晨子告訴記者。
史念海先生自幼在父親的嚴格教育下熟讀文史,史家“世擅三長”的祖訓,與其師顧頡剛“寧可勞而不獲,不可不勞而獲”的箴言,如熠熠星辰貫穿始終,成為史念海畢生踐行的精神指引。劇中,以多個人物和故事的轉接傳承,串聯起抗戰烽火中文化救國的堅守、新中國拓荒歲月里學科建設的艱辛等重大歷史場景。
據介紹,自2022年始,主創團隊即多次組織演職人員學習《河山集》等史老相關著作,引領大家走進“以腳步丈量文明”的學術信仰世界。為進一步汲取創作靈感,去年8月,主創團隊一行奔赴史念海故鄉——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展開采風,通過實地走訪、深入調研文獻資料,探尋先生的每一步足跡。

話劇《河山》演職人員研磨劇本。陜西師范大學/供圖
“在先生生平資料的研讀中,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拳拳愛國熱忱如重錘敲擊我的內心。”掇月戲劇團學生負責人、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研究生張泰感慨。更多來自戲劇團的學生演員,利用課余時間,反復觀摩史先生的珍貴錄像,用心感受他獨特的授課節奏和動作習慣,力求在舞臺上展現出更為堅定的信念感。
“通過演繹史先生扎根西部、治學報國的人生歷程,學生們不僅走近了這位‘大先生’的精神殿堂,更對教育家精神、文化育人理念有了更深刻的體悟。”陜師大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場以藝術詮釋歷史、以文化滋養心靈的實踐,成為陜師大師生傳承“西部紅燭精神”的有效途徑,更是新時代高校鑄魂育人的創新探索。
舞臺上的“行走思政課”
舞臺上,目睹軍閥混戰、朝不保夕的社會景象后,史念海前往北平輔仁大學求學。在國家危亡、抗戰爆發的動蕩時局下,史念海于顛沛流離中堅持完成了《中國疆域沿革史》一書,成為鼓舞國人抵御外侮的學術巨著。沉浸于劇情的觀眾,被劇中人物為家國不懈奮斗的精神深深打動,掌聲與淚水交織。
“先生于亂世中俯首書案,在戰火中以筆為劍,盡顯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偉大情懷。”歷史文化學院學生王馳鑫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學生,能有機會扮演史學泰斗史念海先生,“是這一生都倍感榮幸的事。”
為精準展現史先生的語氣、神態與精神氣質,王馳鑫用心揣摩角色,將真摯情感化作表演的感染力,將心懷大愛的教育家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演出結束后在場外見到劇務組的燈光老師,他告訴我:‘沒記住你的名字,光記住史念海了。’”那一刻,王馳鑫感到,能通過努力展現出先生哪怕萬分之一的神韻,便是演出的意義所在。

話劇《河山》劇照。陜西師范大學/供圖
“《河山》是一堂沉浸式的思政大課。”在陜師大副校長李秉忠看來,這部劇是教育家精神的具象化呈現。史先生將自己的心血無私地奉獻給教育事業:他親自繪制包含豐富地理信息與歷史變遷內容的地圖,提供作為為學生們珍貴的學習資料;先生還經常與學生交流談心,了解他們的困惑與需求;即使已成為海內外知名的史學泰斗,步入暮年的他依然不辭勞苦,再次站上三尺講臺,培養后輩學人……
“作為扎根西部的一所師范院校,陜師大始終堅持與民族命運起伏共振、與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緊密相連。”李秉忠說,在史念海這樣一批“大先生”的精神影響下,陜師大建校80年來培養的30余萬名各類人才中,有10萬余名扛起西部教育大旗,默默奉獻在西部地區的基礎教育第一線,形成了“扎根西部,甘于奉獻,追求卓越,教育報國”的西部紅燭精神。
劇中飾演著名史學家顧頡剛的文學院本科生陳子龍表示,“作為師范院校的學生,我們不僅是歷史的演繹者,更是教育家精神的未來傳承人。那些在排演中觸摸到的學術溫度、臺詞間傳遞的精神密碼,都將在新時代青年的實踐中獲得新生。”
“讓精神的種子生根發芽”
“話劇是一種極具感染力的藝術形式。它宛如一座橋梁,能將教育家精神生動地傳遞給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群體。”李晨子表示。
隨著演出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同學被《河山》的魅力所吸引,主動加入到創作和演出的隊伍中來,“希望能為傳承‘大先生’精神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劇目演出期間,主創團隊還成立了主題宣講團,走進各學院為師生講述臺前幕后鮮為人知的故事。
“‘大先生’們以教育為筆,書寫祖國河山的壯麗篇章;主創團隊以話劇為媒,傳承永恒的精神力量。”陜師大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陜師大師生將繼續深入挖掘校風校史,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讓大先生與教育家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芒。
- 2025-08-25錢穆《國史大綱》簡體字版新書發布
- 2025-08-21平準戰爭糧道研究新解
- 2025-08-21《抗日戰爭檔案匯編》上新圖書6種56冊
- 2025-08-21作家手稿如同雕刻家的工作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