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金融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在9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介紹,截至今年6月末,中國銀行業總資產近470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債券市場規模位居世界第二;外匯儲備規模連續20年位居世界第一。
“5年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戰略目標,為做好新時代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潘功勝表示,黨中央對金融工作領導體制、金融監管體制等進行了一系列重塑性改革。設立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轉化為金融治理效能。對標金融強國應當具備的六個關鍵核心金融要素,加快構建現代金融體系,著力推動我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介紹,5年來,銀行業保險業通過信貸、債券、股權等多種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新增資金170萬億元。科研技術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基礎設施貸款年均增長27.2%、21.7%、10.1%。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6萬億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個百分點。民生保障方面,保險業累計賠付9萬億元,較“十三五”時期增長61.7%。農業保險為8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商業養老、健康保險積累準備金11萬億元。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介紹,證監會堅持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不斷完善全鏈條監管體系,堅決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十四五”期間,對財務造假、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處罰2214份,罰沒414億元,較“十三五”分別增長58%和30%,執法震懾進一步增強,透明度進一步提高,市場生態進一步凈化。面對多重超預期風險挑戰,證監會協同各宏觀管理、金融管理、國資部門和相關市場主體加強政策對沖、資金對沖、預期對沖,有效防范市場大幅波動和系統性風險。“十四五”期間,A股市場韌性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上證綜指年化波動率15.9%,較“十三五”下降2.8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介紹,面對更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國涉外經濟頂住壓力、穩定發展,對外經貿呈現多元化格局、韌性增強,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經常賬戶順差與GDP之比保持在合理區間。“十四五”以來,我國外匯儲備始終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近兩年在3.2萬億美元以上。通過持續做好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保障資產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外匯儲備充分發揮了國家經濟金融重要“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記者 陳昊)
- 2025-09-19以全周期理念加強民生領域治理
- 2025-09-19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激勵紀檢監察干部挺膺擔當 把偉大抗戰精神化作奮進動力
- 2025-09-19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央指導組暨中央層面工作專班總結會議召開
- 2025-09-17中國紀檢監察報評論員文章丨深學細悟《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 增強學思想悟思想用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