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作為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絕,在面對各式各樣的挑戰時總能推陳出新、不斷復興。它不僅是中國人的立身根本,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價值精髓,對于我們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聯系,增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自信和歷史主動有著重大意義。
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經數千年延續至今。敬畏自然、天下為公、以民為本、崇尚道德等觀念在其中不斷發揮作用,讓中華民族始終以自信、自強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居安思危的生存意識、古今損益的歷史認識、日新其德的生命追求,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進行自我更新與自我完善,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綻放出蓬勃的生命力。
不同于西方城邦文明的差別化特征,中華文化是一個統一性的文化共同體。生活在“宅茲中國”這方土地上的人們,可以有族屬的不同,但文化的信念是一致的——敬自然的宇宙觀、重民本的政治觀、崇道德的價值觀、遵禮樂的生活觀。這些富有人文主義的文化信念,讓人們既能在太平時代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也能在面臨危險挑戰時挺身而出拋灑熱血,從而進一步維護中華民族的統一性。中華文化綿延發展的數千年間,始終以和平的態度對待其他文化,向世界貢獻了深刻的思想體系、豐富的科技文化藝術成果、獨特的制度創新,深遠影響了世界文明進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難題的重要啟示。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生物技術的不斷突破,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同時又對人類文明提出新問題: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在哪里?人類的未來在何處?比如,大數據應用在帶來各種方便的同時,也給信息安全帶來風險;人工智能在大幅解放生產力、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機器取代人類”的憂慮。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自身、重建自身。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另一方面,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是人類面臨的一道深刻時代命題。
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的關注與日俱增,期待中華文化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發揮更大作用。
中華民族相信天人之間是和合相濟的關系,因此自然生生不息,人文也應不斷進行自我創造與更新。這就是說,歷史會因著各文化主體的自身創新,不斷創生出適合各文化生命體的制度與文明。一個古老的文化并不一定會因為其古老而失去生命力,只要不斷審時度勢、深省自身、順應時代就能持續地更新自我,憑借自身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深厚的文化資源,更好地理解與應對當下,進而引領未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有助于解決當今日益緊張的人與環境的關系、自我與他人的關系、本社群與他社群的關系等一系列問題。比如,對德行的重視與推崇,使中華民族特別重視在自然層次與功利層次之外的道德層次與天人層次。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兩個有趣的現象正提示人類,世界范圍的道德回歸正成為未來的一種趨勢:一是倫理學中美德倫理學的興起,二是對世俗社會的批評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刻。在這種趨勢下,更應重新思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關德行的元素:孝親敬長的思想可以讓身邊變得更加溫馨,仁者愛人的觀念可以讓社會變得更加友善,美美與共的理念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加和諧。
更為重要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人的理解,不同于西方一元論的理論思維,而是在天地人的多元互動和人與物的多維張力視野下來進行的。人文精神,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干與核心,貫穿于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是維系這一古老文明連綿不絕的精神紐帶。比如,經世濟民的經濟觀念、天下大同的天下觀念等,這些思想經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而重新煥發出思想活力,發揮著巨大的現實作用:它們正視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同時也重視其他生命的存在權利及其與人的共生關系,從而消弭歧視與誤解;它們強調在人類的價值觀中,除了權利、法律、理性、個體、自由等外,也要有義務、禮節、情感、集體、約束等。深入理解人文精神,才能把握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粹,為推動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講述好中華文化的故事以及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提供堅實基礎。
三
依照傳統觀念對人的生活世界——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天下——的劃分,可以發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每一個生活層次,都具有現實及長遠意義。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下,人們意識到真正的自我并不是脫離了他人的孤零零的自我,由此人可以逐漸在人己之間獲得平衡;真正的自我并不是單純物質性的存在,而是有精神性、超越性,并且和萬物共同分享著同一個世界,從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家庭層面,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在社會層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的治理智慧,體現為修身立世的和合遵循、崇禮互讓的秩序維系、德法并施的治國方略,三者貫通交融,為探索符合國情的善治之道提供了源頭活水與歷史鏡鑒。在世界層面,當今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全球性挑戰層出不窮,根源處有不同文明如何實現和平共處、和合共生的問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以“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的眼光看待豐富多彩的世界,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理念處理彼此關系,以“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胸懷憧憬共同未來,為因應時代挑戰匯聚文化文明力量,為人類文明進步注入源源不竭動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中國式現代化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則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文明,與現代化交互砥礪,不斷煥發出旺盛蓬勃的生命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中國式現代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新征程上,我們要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當代社會相適應、同現代化進程相協調,奮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
(王正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教授)
- 2025-09-19以全周期理念加強民生領域治理
- 2025-09-19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激勵紀檢監察干部挺膺擔當 把偉大抗戰精神化作奮進動力
- 2025-09-19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央指導組暨中央層面工作專班總結會議召開
- 2025-09-17中國紀檢監察報評論員文章丨深學細悟《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 增強學思想悟思想用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