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強化黨組織日常監督,切實提高穿透力和有效性。”對于黨員人數超過1億的大黨來說,抓實黨組織日常監督,有力有效管好每一名黨員、干部,引導其嚴格按照制度履行職責、行使權力、開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自我監督是世界性難題,是國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調發揮監督治理效能。他深刻指出,“黨內監督是第一位的”“以黨內監督帶動其他監督,凝聚監督合力”“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管’和‘治’都包含監督”“要把黨委(黨組)全面監督、紀委監委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等結合起來、融為一體”,等等。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既是思想深刻的認識論,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論,為做好黨內監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黨組織日常監督是黨內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強調黨組織日常監督,是基于黨的嚴密組織體系提出的重要要求。中國共產黨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建黨原則建立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從建黨之初就致力于建設嚴密的組織。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強大支撐。新時代以來,我們黨之所以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依托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組織體系,保證了黨中央決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的貫徹落實。截至2024年底,全國共設立基層黨委30.6萬個、總支部33.0萬個、支部461.4萬個,分別比上年增加0.9萬個、0.5萬個、6.0萬個,組織設置更加科學規范,各領域黨的組織覆蓋持續鞏固擴大。充分發揮黨的組織體系的強大優勢,就能夠形成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力量。
黨組織日常監督管理最有效。黨章規定,每個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必須編入黨的一個支部、小組或其他特定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督。黨員領導干部還必須參加黨委、黨組的民主生活會。不允許有任何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接受黨內外群眾監督的特殊黨員。實踐表明,黨組織與黨員、干部距離最近、接觸最多,對黨員、干部的情況最為了解,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更為便利,有利于開展最直接、最及時的監督。長征時期,曾擔任紅一軍團一師三團、團直屬隊黨總支書記的肖鋒,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四連黨支部在行軍大休息時召開支委會,批評二排胡排長工作方式生硬,不能以理服人。經過思想斗爭,他的工作方式有所改進。這是基層黨組織監督的一次生動實踐。正是由于有了這種時時監督提醒,紅軍才成為一支戰斗力、凝聚力強,拖不垮、打不爛的人民軍隊。
增強日常監督的嚴肅性。提高日常監督穿透力和有效性,很重要的一條是讓監督嚴肅起來。黨內生活松一寸,黨員隊伍就散一尺。加強黨員、干部日常監督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確規定,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要增強監督意識,既履行監督責任,又接受各方面監督。各級黨組織要認真貫徹《準則》要求,把加強黨員、干部日常監督作為嚴肅政治任務來對待,擔負起應負的責任,把對黨員、干部的監督在標準上嚴格起來、在措施上健全起來,敢抓敢管,勇于監督,防止失之于寬、失之于軟。黨員、干部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黨組織日常監督是“緊箍咒”,更是“護身符”,這體現了組織的嚴管厚愛。
增強日常監督見微知著能力。一些黨員、干部走上違紀違法的道路,都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如果剛開始發生問題就有人及時拉一把、大喝一聲,他們就不至于在錯誤道路上越滑越遠。好人主義盛行,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不及時指出黨員、干部的缺點錯誤,最終是害了黨員、干部。有道是,看不到潛在的風險,是最大的風險;忽視存在的問題,是最大的問題。面對紛繁復雜的環境,黨組織要多用心觀察,善于作多角度多方位比對,見人見事見細節見思想,在黨員、干部犯錯誤的早期或者將犯未犯錯誤的時候,及時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做到防患于未然、治亂于未起。要多研究分析,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直抵問題核心,舉一反三找準癥結要害,以有力監督促進有效治理。
組織上培養黨員、干部不容易,各級黨組織要把日常監督實實在在地做起來、做到位,切實做到監督常在、形成常態,引導黨員、干部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真正從小事小節上加強約束、規范自己、防微杜漸。(李許堅)
- 2025-09-19以全周期理念加強民生領域治理
- 2025-09-19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激勵紀檢監察干部挺膺擔當 把偉大抗戰精神化作奮進動力
- 2025-09-19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央指導組暨中央層面工作專班總結會議召開
- 2025-09-17中國紀檢監察報評論員文章丨深學細悟《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 增強學思想悟思想用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