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該樹立什么樣的金錢觀、財富觀呢?歷朝歷代的看法都是一致的:錢很重要,錢很有用,但錢不是萬能的。錢如果來路不正,一味貪求,就會淪為錢的奴隸,受它役使,被它凌辱。
今天我們來看古人寫錢的詩。李嶠是初唐時期的文壇領袖之一,曾三次擔任宰相。當時,武則天和唐中宗、唐睿宗統治下的政局多次發生政變,可謂波譎云詭。李嶠卷入其中,經歷了大起大落的人生。這首《錢》應該是他的真實感悟。九府是國家儲錢之地,相當于國庫。五銖是錢的代稱。魯褒是西晉人,寫了一篇《錢神論》的賦文,以諷刺筆調描寫錢的神通廣大和無孔不入。詩的前兩句欲抑先揚,渲染錢的珍貴,受人追捧。后兩句筆鋒一轉,點出“知足”二字,因為錢是雙刃劍,既能讓人富貴榮顯,也能令人遭受恥辱。若能知足,取之有道,那么錢的好處就是前者;若是貪得無厭,那么錢的壞處就是后者。
北宋黃庭堅寫過一首詩,對金錢和富貴做了深刻思考。詩曰:“富貴何時潤髑髏,守錢奴與拘官囚。太醫診得人間病,安樂延年萬事休。”金錢和富貴是絕對不可能讓死人的枯骨潤澤復活的,貪圖富貴的人不過是金錢的奴隸和官位的囚徒而已。良醫為人世間的這種貪婪之病開出的藥方就是淡泊安樂,內心平和,只有這樣才會萬事大吉。黃庭堅詩中想表達的是,金錢富貴并不是萬能的,它不能讓死人復活,反而讓人淪為“奴隸”和“囚徒”,還不如以平和、淡泊的心態對待它,這樣才可以平安無事,快樂延年。
法國名著《茶花女》中有句話說得妙:“金錢是好仆人、壞主人。”如能正確對待金錢,就能讓它成為供你驅使的仆人,否則,它會反客為主,牽著你的鼻子,讓你苦不堪言。作為公職人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財富觀是廉潔從業的一堂必修課,希望每個人都能交出合格的答卷。詩以嘆之:
廉貪取舍莫輕忽,廉必能贏貪必輸。
廉似吃虧實做主,貪夫終究是心奴。
(廖海洋)
- 2025-09-19以全周期理念加強民生領域治理
- 2025-09-19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激勵紀檢監察干部挺膺擔當 把偉大抗戰精神化作奮進動力
- 2025-09-19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央指導組暨中央層面工作專班總結會議召開
- 2025-09-17中國紀檢監察報評論員文章丨深學細悟《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 增強學思想悟思想用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