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們堅持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高標準、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在9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新成效,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綠色低碳發展邁出新步伐,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并穩定運行,覆蓋全國60%以上的碳排放量;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實現了新進展,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比超過了30%,90%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種群都得到有效保護。
在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方面,黃潤秋說,近年來,我國圍繞以高水平保護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構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體系。積極培育和壯大綠色生產力,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加強準入管理,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十四五”期間,全國“兩高”項目環評審批數量持續下降。強化標準引領,促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加快科技創新,激發綠色發展的新動能,建成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助力企業綠色低碳發展。發展綠色金融,助推綠色低碳轉型,“十四五”以來,有100多個項目獲得金融機構支持。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實踐模式和路徑創新。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頂梁柱,也是奠基石,是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黃潤秋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已經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涵蓋要素齊全、布局科學合理、技術手段較為先進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其中,由生態環境部直接組織監測的站點達到3.3萬多個,覆蓋了全國所有的地級及以上城市、重點流域和管轄海域,涵蓋了水、大氣、土壤、噪聲、海洋、生態等各類要素,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強有力支撐。“隨著污染防治攻堅和美麗中國建設的深入推進,對監測數據的精準性、全面性、時效性提出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推進監測網絡的數智化轉型,將以建設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2.0版為抓手,持續提升監測預測能力。”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是一項重大體制創新和重大改革舉措。據發布會介紹,“十四五”以來,共開展8批次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累計受理轉辦群眾舉報14.4萬多件,公開曝光典型案例177個,移交責任追究問題線索209個。在實踐中,督察抓深抓細為基層減負各項工作,大幅減少調閱資料,簡化現場督察,優化調整信訪轉辦,強化督察隊伍建設,研究制定督察底稿和全鏈條防范廉政風險等相關制度,以嚴明的紀律和良好的作風保證督察風清氣正。“下一步將統籌好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統籌好堅持嚴的基調和精準科學依法督察,統籌好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統籌好傳導壓力和為基層減負這幾對關系,繼續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充分發揮關鍵性、引領性作用。”生態環境部副部長于會文說。
氣候變化是廣受關注的重大全球性挑戰。生態環境部副部長李高表示,生態環境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和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一是推動構建和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體系,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和重點領域的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建成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二是積極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成為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張靚麗名片。三是牽頭構建產品碳足跡的管理體系,指導發布了100多項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上線了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四是深入推進適應氣候變化的工作,深化39個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建設。
“經過不懈努力,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我們完全有信心實現‘十四五’生態環境改善目標,還要力爭高質量收官,為‘十五五’良好開局打好堅實基礎。”黃潤秋表示。(黃秋霞)
- 2025-09-19以全周期理念加強民生領域治理
- 2025-09-19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激勵紀檢監察干部挺膺擔當 把偉大抗戰精神化作奮進動力
- 2025-09-19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央指導組暨中央層面工作專班總結會議召開
- 2025-09-17中國紀檢監察報評論員文章丨深學細悟《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 增強學思想悟思想用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