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民需要時,他總是沖鋒在前
——記蘭州新區消防救援支隊中川特勤站站長劉學法

地震救援拉動訓練中的劉學法?!√m州新區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新甘肅·甘肅法治報記者王昊何明霞李曉云通訊員石嬌嬌
“說不害怕、不后怕是假的,但我們是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一道堅固防線,絕不退縮——這是我們的天職!”一路向險而行,歷經“水與火”重重考驗的蘭州新區消防救援支隊中川特勤站站長劉學法坦言。
劉學法的一番話,令人耳畔回響起韓紅的那首《人民需要我》的旋律,“一片片火海詮釋我們的本色,一聲聲警笛證明我們的承諾,一條條水龍噴涌我們的激情,一份份忠誠夯實我們的執著,我們是平安的使者……人民需要我,時刻準備著,中國消防的好男兒,捍衛平安幸福的生活……”歌曲中英勇無畏的消防員形象,與此刻的劉學法重疊起來。
1985年出生的劉學法,20年如一日始終堅守在滅火戰斗和搶險救援一線,累計參與滅火救援戰斗4000余場,搶救被困人員520余人,保護財產價值過億元,榮立個人三等功8次,嘉獎7次,被授予“甘肅省先進工作者”“隴原十大忠誠消防衛士”“全國119消防先進個人”“全省人民滿意公務員”等榮譽稱號。
4月28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劉學法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危急關頭沖鋒在前“背橋”英雄
“每當危急時刻,是什么力量驅使您一直往前沖?”面對記者的提問,坐在對面的劉學法,微微一愣,而后陷入沉思。
“在救援現場,我是一名指揮員,也是一名戰斗員。沖在最前面,是本能也是本職,只有當先鋒、打頭陣,隊伍才有戰斗力。”片刻后,劉學法堅定地說道。
對常人而言,危險來臨時的本能是躲避,而對一名合格的消防指戰員來說,無數次嚴苛訓練早已將“往前沖”變成了本能反應。20年來,在濃煙烈火應急救援的戰場上,劉學法不懼艱險,始終沖鋒在前。
2005年的冬天,20歲的劉學法懷揣著報效祖國、服務群眾的赤誠之心,開啟了他的消防生涯。
3年后,他在黨旗下莊嚴宣誓。自此,“人民需要時沖鋒在前”成了他矢志不渝的莊嚴承諾。
鉆火場,他總是沖在突擊隊的最前沿;堵泄漏,他也堅守在最危險的位置。
“消防救援隊伍來自人民,服務人民,要對得起肩上的責任,對得起群眾的信任!”這是劉學法銘記于心、融進血脈的一句話。
2018年7月22日,蘭州新區中川鎮平峴村突降暴雨,降雨量高達150mm,暴雨引發的山洪造成平峴村電力、通信中斷,道路被毀,房屋倒塌,群眾受困。
接到報警后,劉學法主動請纓,帶領隊友前往現場開展救援。
“當時已經看不清楚前面哪里是水溝,哪里是路。”行進過程中,大雨沖擊形成的洪溝使消防車難以繼續前行。然而,救援隊伍距離報警地點還有10公里,被困村民還在等待救援,怎么辦?
劉學法當即決定:下車,徒步前進!隨后,他帶領隊員翻山越嶺,沿著溝壑縱橫、泥水橫流的崎嶇道路徒步向現場挺進。
途中,面對長約30米的水溝,劉學法不顧及腰深的洪水,綁上安全繩,在深夜視線不清、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率先為隊友探路。稍有不慎,便可能失足陷入危險。
次日清晨,在轉移一位患有心臟病且腿腳不便的老人時,一條深水渠攔住了救援隊員的去路。雨一直在下,耽誤一分鐘,就會多一分危險。
“我個子最高,水性也最好,我下去,讓老人踩著我的背走。”話音剛落,劉學法便縱身跳進了齊腰深的水中,躬身平背,把自己的身軀當作“生命之橋”,幫助老人安全跨過洪溝。
這一幕感人場面定格為2018年暖心的鏡頭之一。
“在危險來臨的時候,劉隊總是第一個挺身而出,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也要將他的優秀品質傳承下去。”蘭州新區消防救援支隊中川特勤站政治指導員馬棟說。
在蘭州新區消防救援支隊,劉學法是大伙的榜樣。
“大家都覺得我是榜樣,但我覺得那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舉動。換作任何一位隊友,都會這樣做。”劉學法謙遜地說。
苦練精兵只為打贏的“拼命三郎”
白天練臂力,晚上加腰腹,手上的血泡染紅了單杠……在訓練場上,劉學法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在戰友眼中,劉學法不僅是訓練場上、火場中的“拼命三郎”,還是勤于思考、善于鉆研的業務能手。
“訓練與鉆研,是為了讓救援工作更加快速高效,讓受困群眾更快、更安全地脫離險境。”劉學法深知,過硬的本領是救援成功的關鍵。
2019年,一建筑工地發生一起深井困人事故,由于現場井口較小,最終只能利用吊車對被困人員進行施救。
這次救援經歷讓劉學法意識到:隊伍在洞穴、高空等繩索救援領域存在明顯短板。
事后,他主動出擊,積極開展學習訓練。沒有經驗可供借鑒,他和隊友對照教材,一步一步摸索實踐。
在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和重來后,繩索救援專業隊終于初具雛形,并在此后的救援戰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憑借頑強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劉學法實現了從平凡到卓越的蛻變,成為隊員們眼中的勵志榜樣。
2021年初,蘭州新區消防救援支隊以中川特勤站專業骨干力量為基礎,成立了以劉學法名字命名的“學法戰隊”。
從單打獨斗到團隊作戰,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
按照救援模塊的不同,“學法戰隊”下設繩索救援、化工救援、水域救援、地震救援、搶險救援和通信保障六個小分隊,戰隊的成立使救援業務劃分更為精細,在訓練中可更好發揮個人所長,進行針對性的學習訓練。
“我會的東西,要讓大家都會。”劉學法說。
劉學法剛毅果敢的性格,和他永不言棄、勇奪第一的意志,深深感染著中川特勤站全體隊員,激勵他們鉆研業務技能、苦練打贏本領。中川特勤站先后獲得“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執勤訓練工作先進消防救援站”“甘肅省五四紅旗團支部”等一系列榮譽。
“學法戰隊”成立以來,積極組織開展繩索救援、汽車破拆技術等一系列專業技能培訓10余次,培訓指戰員100余人次。令人欣喜的是,“學法戰隊”正在
不斷壯大,從最初的7人小組發展為現如今30多人的隊伍。
2024年,省消防救援總隊開展“師傅帶徒弟”業務骨干培養計劃,劉學法被聘請為全省消防救援隊伍繩索救援技術領域的專家,為提升全省消防救援能力貢獻著自己特有的力量。
潛心鉆研精益求精的戰隊“領跑人”
一遍不行就來兩遍,兩遍不行就來三遍!在業務上,劉學法從不滿足于現狀,他每天和隊員苦心鉆研,將訓練科目分解,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要反復打磨、練習,直到達到最佳效果。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眾人拾柴火焰高。”劉學法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帶領隊員們共同探索、共同進步,在眾志成城中不斷提升隊伍整體救援水平。
“應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區抗震救災實戰化演習中,劉學法帶領“學
法戰隊”骨干成員提前10天進入演習場地,在茫茫戈壁灘上以精益求精的干勁策劃方案、推演腳本、制定訓練計劃,為演習做好萬無一失的準備。
演習力量進入后,白天,他跟著隊伍展開高強度訓練,以練為戰強本領;晚上,他主動“加餐”查找訓練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方案。大西北戈壁的天氣變化多端,他和隊員們的臉曬爆了皮,嗓子也變得沙啞。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20多天的艱苦奮戰,他和隊員們為演習任務圓滿完成注入了強大的戰隊力量。
二十載時光流轉,二十載枕戈待旦。劉學法初心不改,本色不變,一心扎根消防事業,默默前行、奮力堅守,他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訓練場上勤學苦練的精神和火場中逆險而行的身影;他始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消防員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踐行著“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的錚錚誓言。
- 2025-05-08“景中有警”守護“詩與遠方”——蘭州公安全力保障“五一”假期游客平安出行
- 2025-05-08警力下沉基層警情源頭治理——靈臺公安積極探索主防實踐新路徑
- 2025-05-08將公益訴訟“試驗田”打造成“樣板田”——記天水市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副主任、一級檢察官劉欣
- 2025-05-08“流動政務服務車”全縣閃送——甘谷公安創新服務模式單日服務群眾超千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