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田麗媛
金秋十月,國慶逢中秋,平涼大地處處洋溢著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
云霧繚繞的崆峒山宛若仙境,人頭攢動的博物館內文韻流淌,靜謐悠然的鄉村彌漫著田園詩意……豐富的文旅活動、迷人的秋日勝景與深厚的文化底蘊交織成一幅動人的假日畫卷,吸引八方游客紛至沓來,在這里感受家國同慶的歡樂與溫暖。
山水氤氳間,文旅活動精彩紛呈
10月2日,雨后的崆峒山更顯空靈。云海翻騰,古剎隱現,為這座“道源圣地”平添幾分神秘色彩。
景區內,一面由無人機升起的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青山云霧間格外醒目,引得游客紛紛駐足拍照。
假日期間,崆峒山景區推出“崆峒覽勝·月賀神州”雙節系列活動。“武動山河”崆峒武術展演剛柔并濟,招式中蘊含著道韻;“國風雅韻”漢服體驗讓游客廣袖隨風,仿佛穿越千年;五味宮煲湯紅牛等特色美食,則讓游客在登山賞秋之余,慢享平涼臻味。
來自西安的游客王凱感慨道:“今天有幸看到云海,滿山云霧與蔥蘢,美不勝收,真是不虛此行。”
“環西部火車游·崆峒號”的假日專列,為平涼帶來了遠方的客人。這趟于9月30日從蘭州出發的專列,載著各地游客,開啟“問道崆峒·康養平涼”的繽紛之旅。
游客不僅暢游崆峒山,還走進西王母文化景區、平涼市博物館、崇信龍泉寺等精品景區,在“國慶紅”與“生態綠”的交織中,感受平涼康養之城的溫度。
文博場館里,歷史與時代和美輝映
節日里的平涼,各類文化場館同樣成為最聚人氣的場所之一。
“國家一級博物館”——平涼市博物館在這個假期格外忙碌。
“涇河激浪——平涼革命歷史陳列”與佳節相互輝映,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來回顧歷史,致敬英雄。同步開展的“進士及第——平涼、天水市縣館藏進士書畫展”和“古豳遺珍·赫赫光華——慶陽古代青銅器聯展”,讓觀眾在方寸之間領略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博物館不僅是靜態展示的舞臺,更是開展生動教育的課堂。在“國慶平博行之劍上華夏魂”少兒活動課上,工作人員手持館藏青銅劍實物,用趣味語言為孩子們揭開青銅鑄造的秘密;在“手繪兵器”環節,孩子們在特制模板上勾勒紋樣,寫下“我愛中華”的稚嫩心聲,讓愛國的種子在心田生根發芽。
參與活動的家長們紛紛感慨道:“孩子親手畫劍、聽故事,真正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戲曲雅韻同樣為佳節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崆峒古鎮天羽廣場上,秦腔惠民演出鑼鼓鏗鏘,《拷寇》《三娘教子》等經典劇目輪番上演,贏得滿堂喝彩;崇信縣柏樹鎮的弦子腔婉轉低回,非遺古韻動人心弦。
平涼市圖書館的科普實踐、皇甫謐醫養景區的“本草獻禮”中醫藥活動、靜寧縣24小時書房的不滅燈光,共同營造出“芳菲悅目自成詩”的靜謐時光,滿足了節日期間不同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
鄉野田園中,靜謐休閑成為新選擇
當城市的喧囂被人潮淹沒,厭倦了擁擠的游客開始將目光投向身邊的“詩和遠方”。
平涼市崆峒區精心打造的鄉村旅游點,成為這個“雙節”假期里許多市民和游客聚會休閑的“寶藏之選”。
崆峒鎮西溝村,胭脂河緩緩流淌。孩子們在帳篷邊、秋千上恣意玩耍,大人在民宿帳篷里品茶閑談……恰逢飯點,大家在半山農家樂品嘗暖鍋與酸湯饸饹面的鄉愁滋味,團圓飯因此更具煙火氣;
麻武鄉月明村以其純粹的山野風光,成為游客遠離喧囂、親近自然的絕佳去處,山間步道滿目翠綠,讓人盡享寧靜與愜意;
花所鎮寺溝村的窯洞院子、空中茶社野趣盎然,一桌“特色山藥宴”讓游客身心愉悅放松;
上楊鄉小岔村則憑借其獨特的河谷地貌,提供了從中醫藥養生到林間露營的多元化體驗,讓假日時光更顯自在從容……
為確保游客安全舒心,平涼市各縣(市、區)文旅部門加強市場監管,規范經營行為,暢通投訴渠道。各景區嚴格落實安全責任,排查隱患,并增設臨時休息區,提供熱水、姜茶等暖心服務,志愿者活躍在一線提供引導,讓八方賓朋在濃濃的文化氛圍與田園詩意中,共赴一場“心有所棲,身有所安”的大好河山之約。
- 2025-10-07雙節假期前6天票房超700萬元 蘭州電影市場國慶檔“熱”力全開
- 2025-10-07慶陽 唱響文旅“好聲音”
- 2025-09-29臨夏州將推出135項文旅活動迎國慶中秋
- 2025-09-29臨洮:守護馬家窯文明薪火 譜寫文化傳承新篇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