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敦煌一夢廿五載 千年絲路舞翩躚

(蘭州大劇院供圖)
8月的蘭州,敦煌之夢再度起舞。25年來,一代代舞者用汗水和靈動的舞姿讓《大夢敦煌》越發璀璨奪目。參演25周年紀念版《大夢敦煌》,對每一位舞者來說,都不僅僅是場演出,更是一次藝術的洗禮,一次文化的傳承。
舞者匠心
青春澆筑“敦煌夢”
8月,蘭州大劇院的后臺彌漫著忙碌與汗水混合的氣息。陳彥汀對鏡整理著長綢舞衣,指尖輕撫過腰間繡著的敦煌紋樣。11年前,她第一次以“月牙”身份站上舞臺時的悸動,此刻又悄然涌上心頭。
“能!”——那個斬釘截鐵的回答仿佛還在排練廳里回蕩,連同左腳傷痛的記憶一起,鑄就了舞臺上令人難忘的高光時刻。10年舞臺年齡的她,仍清楚記得初演“月牙”前的那三個月——幾乎天天練習到凌晨兩三點,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休息時,腦子里還在演練動作和細節。“臨近演出時卻因左腳受傷差點影響登臺。”回憶間,陳彥汀恍惚間穿越了時光。
大幕開啟,音樂流淌。
“這次雖然沒能以月牙的身份站在舞臺中央,卻以長綢領舞的角色重新擁抱了這部作品,反而多了種奇妙的親近感。”她在側幕注視著新一代“月牙”的舞姿,恍如看見多年前的自己。讓她激動的是,第一代“月牙”——劉晶老師親臨現場。“她對我們這些后輩給予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和鼓勵。”陳彥汀說。
高萬鑫仔細調整著戲服的腰帶。25歲的他與《大夢敦煌》共同成長,從群舞到領舞,19歲那年終于擔綱“莫高”一角。“藝術是無限次的重來,是萬無一失的呈現。”盡管已演了6年男一號,他依然保持對舞臺的敬畏:“緊張是對觀眾的尊重,也是舞者的動力。”他的舞姿雄渾如大漠勁風,每個動作都凝聚著多年的藝術積淀。
廿五載傳承
“肌肉記憶”里的敦煌基因
1998年,蘭州歌舞劇院舞蹈分校,年輕的魏征在練功房重復著一個旋轉動作。那時她不知道,這個為《大夢敦煌》“量身定制”的選拔,將貫穿她未來的整個人生。“我的25年是和《大夢敦煌》不可分割的。”現任蘭州大劇院舞劇團團長的魏征說。她在劇中飾演“乳娘”一角,25年來已陪伴8代“月牙”閃耀舞臺。“無論何時,只要聽到這部舞劇的音樂,我依然會聞聲起舞。”
“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賦予了角色嶄新的生命力。”在魏征看來,正是有一代代“大夢人”將青春和夢想融入這部傳奇舞劇,才能在25年后的今天讓《大夢敦煌》繼續展現蓬勃生命力。
后臺的時鐘指向開演前半小時,李健銘正披上“大將軍”厚重的戰袍。“一場演出下來,全身濕透甚至貼身衣物都能擰出水來。”李健銘調整著盔甲,語氣平靜。正是這種近乎嚴苛的堅持,讓一代代舞者將角色刻畫得入木三分。
楊希是另一位“大將軍”的扮演者。這個不善言辭的80后舞者,用肢體語言講述著戰場上殺伐果斷的大將軍,他說:“我的人生早已與《大夢敦煌》融為一體。”
千年敦煌
在舞姿中長盛不衰
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肩負著傳承經典、展現敦煌魅力的重任。《大夢敦煌》承載的不只是一部舞劇的輝煌,更是25年來無數觀眾的熱愛與期待,是敦煌文化跨越時空的深情呼喚。
25年來,這部舞劇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成績:42次出國商演、17次進京演出,足跡遍布全國主要城市,累計各類演出2000余場。它成為一部“可移動的敦煌”,多次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大夢敦煌》榮譽等身——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原文化部“文華獎”新劇目獎、“優秀保留劇目大獎”,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銀獎,以及“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劇目等。這些獎項幾乎囊括了我國舞臺藝術的所有最高獎項,不僅是對《大夢敦煌》藝術成就的肯定,更是對中國原創舞劇實力的高度認可。
文化傳承
舞劇背后的精神堅守
“參演25周年紀念版《大夢敦煌》,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演出經歷,更是一次藝術的洗禮,一次文化的傳承。”陳彥汀、高萬鑫、李健銘如是說。
25年的《大夢敦煌》,見證了太多舞者的成長。這群年輕人在《大夢敦煌》的每一次演出都是從被故事打動,到成為故事的一部分,再到以新的身份守護,他們說,“早已分不清是我們成就了角色,還是角色豐盈了我們。”
敦煌文化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庫,而每一個舞者,都是這座寶庫的守護者和傳承者。
魏征看著舞臺上年輕的面孔,仿佛看到25年前的自己。一個人,一部戲,用25年串聯起來,在舞蹈界實屬難得。但她相信,這個記錄還會被延續、被刷新。“敦煌文化的傳承需要這樣的執著和堅守。”她說。
25年來累計各類演出2000余場,這些數字背后,是無數個凌晨的練功房,是磨破的舞鞋,是濕透的戲服,是一代代舞者用青春書寫的文化傳承。
幕落時分,掌聲如雷動。主要參演人員手牽手登臺謝幕,汗水在燈光下閃爍如閃耀在敦煌沙漠中的星光。大幕合上,但敦煌的夢永不落幕。
在這條跨越千年的絲綢之路上,新的舞者正在成長,新的故事正在發生。文化的血脈,就在這一代代人的堅守中,生生不息、永續流傳。敦煌千年,大夢繼續,在每一個舞者躍起的瞬間,在每一個觀眾感動的剎那,中華文化綻放出永恒的光芒。
- 2025-08-25敦煌文保技術“走西口” 已在中國21個省份推廣應用
- 2025-08-25千年晉祠再現宋制婚俗 多元形式創新文化表達
- 2025-08-25晉祠博物館國家榮譽碑石正式揭幕
- 2025-08-25(尋味中華|戲曲)甬劇:“寧波商幫”的鄉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