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23年7月17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文章肯定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所取得的成就,強調了新征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處理好的幾個重大關系,明確了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發展路徑,為新時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動力。
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仍然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抓好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各地各部門具有大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辯證處理好幾個重大關系。從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到重點攻堅與協同治理的關系,從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的關系,到外部約束與內生動力的關系,再到“雙碳”承諾與自主行動的關系,必須要擺正位置,分清主次,明確重點,把握關鍵。既要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去謀劃發展,也要通過高水平保護,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既要堅持系統觀念,也要把握重點,增強各項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既要注重自然恢復,也要抓實人工修復,把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有機統一起來。既要保持常態化的外部壓力,也要激發內生動力。既要明確“雙碳”目標,也要堅持獨立自主。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建設美麗中國過程中,各地各部門要拿出務實舉措,結合實際扎實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聚焦現實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到推動發展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從提升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從守住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到健全美麗中國保障體系,要從不同層面持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既要著眼當前,也要聚焦長遠,要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關鍵,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組合拳”。要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要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保障我們賴以生存發展的自然環境和條件不受威脅和破壞。要統籌各領域資源,匯聚各方面力量,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基礎支撐和有力保障。
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建設美麗中國需要激發和匯聚各方力量。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增強責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繼續發揮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利劍作用。要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強化理論武裝、厚植群眾基礎、匯聚各方力量,不斷提高黨領導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書寫生態環境保護的亮麗答卷,切實肩負起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的歷史使命。要統籌各領域資源,匯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組合拳”。要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要運用市場手段對生態環境保護進行調節激勵,堅持兩手發力,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建立健全“雙碳”工作激勵約束機制。(蒲都文)
- 2025-08-13【地評線】飛天網評:加力釋放“兩重”“兩新”動力活力
- 2025-08-13【地評線】飛天網評: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法治力量
- 2025-08-13【地評線】飛天網評:推動網絡法治建設邁出新步伐
- 2025-08-13【地評線】飛天網評:如影隨形,讓法治跟上改革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