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6月27日訊(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趙滿同)6月26日,全國主流媒體青海海東行暨“鄉村振興看海東”采訪團來到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阿河灘地質文化村,實地探訪特色文化、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故事。

阿河灘地質文化村是撒拉族聚集的民俗村,也是青海省首個地質文化村。當地利用黃河優勢,借助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地質文化打造了鄉村旅游項目,改善建設了集生態、旅游、觀光、休閑為一體的人文遺跡和地質景觀,生動講述著阿河灘村的“前世今生”。
據參與援建該村的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張緒教現場介紹,該村2022年獲中國地質學會批準,被評為目前最高級——三星級地質文化村,成為了青海省第一個、黃河沿岸第一個、少數民族聚居村第一個地質文化村。

阿河灘村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千年古村,村內出土有2600年前卡約文化期的彩陶和青銅器、公元1021年修建的“鉆石古城”遺址、808歲仍根深葉茂的空心古榆樹,公元1323年始建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阿河灘清真寺,是撒拉族定居于此的實證,還有古樸瑰麗的撒拉族女兒繡、高大氣派的撒拉庭院、豐盛誘人的傳統“撒拉宴”和姹紫嫣紅的花海。
在阿河灘村,處處都是風景。距今約800年歷史、直徑約2.1米的古榆樹,高約10米,但樹心空洞,可實現“古榆樹里品茶飯”。在古榆山莊的地質文化長廊,將阿河灘的地質地貌背景和黃河文明、撒拉族歷史和文化完美結合,醇香的化隆拉面、精巧豐富的撒拉宴也備受游客喜愛。
走進村內的青繡扶貧工坊,一幅幅展出的極具民族特色與藝術價值的撒拉“女兒繡”吸引了記者們的駐足拍攝。據介紹,在當地,過去撒拉族姑娘從六七歲開始學習刺繡直到出嫁年齡,她們將圖案繡在枕頭、衣服、鞋履等生活用品上,結婚時帶上自己的繡品作為嫁妝,因而撒拉族刺繡又被稱為“女兒繡”。

目前,青繡扶貧工坊計劃將“女兒繡”申報為青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坊負責人說,如能成功申請,將更進一步促進阿河灘村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近年來,阿河灘地質文化村定位于“地質+生態旅游”的模式,大力發展地學科普、旅游研學等,塑造文旅融合新模式,鄉村旅游影響力不斷擴大,對當地的鄉村振興事業與經濟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這座古老的千年傳統村落開始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 2023-06-28天水市武山縣水簾洞文化旅游節招商引資引得“鳳來棲”
- 2023-06-28全盤謀劃 精準“落子”——甘肅文旅強省建設系列深度報道之布局篇
- 2023-06-28天水市秦安民祭中華人文始祖女媧典禮非遺展演上演
- 2023-06-28小獅子、小猴子、小袋鼠 蘭州野生動物園喜添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