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光明日報記者 龔亮
在北京亦莊,藏著一處充滿港韻的書香天地——聯合書店·紫荊文化閱讀館。錯落有致的木質書架上,港臺與外文原版書籍靜列其中,閃爍的霓虹燈牌與空氣中氤氳的咖啡香氣交織,讓人仿佛穿越到了香港的某個街角。每逢周末,這里總是一座難求,不少讀者索性拾階而坐,沉浸于字里行間,也感受著京港兩地跨越時空的情感聯結。

在聯合書店·紫荊文化閱讀館,讀者們正精心挑選書籍。資料圖片
“在數字化閱讀盛行的今天,我們依然堅信,紙質書籍的溫度、書店空間的感染力,以及人與人之間因閱讀產生的情感共鳴,是不可替代的。”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李濟平表示,期待閱讀成為連接不同讀者的紐帶,營造“以書會友”的精神家園。
近年來,京港兩地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坐落在亦莊經海四路上的紫荊文化廣場,通過系統化的平臺建設和創新實踐,成為京港交流的新橋梁、文化共融的“會客廳”。聯合書店·紫荊文化閱讀館的落地,是紫荊文化廣場推動京港文化共融的重要成果,亦是北京市民走近香港文化的一扇窗口。
常態化的文化交流,讓兩地民眾更好觸摸彼此的文化脈搏。去年7月,一場“香港弦音匯中華交流計劃”讓京港青少年以樂會友,同訓練、同演出《我的中國心》等經典曲目,促進了彼此的交流與認同。來自香港的青少年還借助此次交流計劃,參觀了中國航空博物館、北京智能制造企業等,了解祖國科技發展及深厚文化底蘊。在紫荊文化廣場排練間歇,他們還參觀了“遇見非遺·非遺文化傳播體驗基地”,體驗非遺技藝。正如該計劃發起人、香港著名小提琴家姚玨所說,該計劃為兩地青少年拓寬了文化交流視野,厚植了家國情懷。
2024年10月,紫荊文化美術館正式啟用。一年來,美術館先后舉辦“大美同行——京港藝術家邀請展”“紫荊花開——京港書法家聯展”等系列活動。京港兩地藝術家以書畫為媒,融北派雄渾與嶺南靈秀,匯傳統精髓與當代新意,彰顯京港藝術在傳承與創新中煥發的蓬勃生機。
各項展覽的籌備過程也是京港文化交融的生動實踐:無論是兩地美術界、書法界權威組織的聯合籌劃,還是核心文化機構的精心協作,亦或是上級部門的鼎力支持,從征稿、籌備到呈現的每一個環節,都浸潤著文化同源的默契。
“這些活動不僅搭建起音樂共鳴、藝術共賞的橋梁,更讓兩地民眾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到彼此文化的溫度與脈動。”紫荊文化廣場負責人朱敏說。
作為京港文化交流的延伸,紫荊文化廣場特別設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致力于為港澳青年在京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從辦公空間、青年公寓到港澳風味食堂,該中心著力營造“家”的歸屬感,幫助青年解決就業創業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還通過舉辦論壇、大賽、青創推介會等活動,持續激發港澳青年的創新活力。朱敏呼吁:“內地發展前景廣闊,且擁有龐大市場和資源優勢,希望港澳青年多到內地看一看,開闊視野,這對他們的發展會很有幫助。”
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啟用不到一個月,首家香港創業企業——北京日月星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便簽約入駐。隨后,《內地港人·百人百事》公益系列紀錄短片、電視劇《香港一家人》、北京中軸線文化推廣等多個文化項目陸續落地。
北京日月星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梁家僖提到,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為入駐企業提供了全方位的便利支持,不僅體現在直接的租金優惠上,更涵蓋諸多經營層面的助力。“以今年的中軸線項目為例,中心為我們提供了場地便利與內容支持,通過組織參觀園區文化項目以及舉辦文化主題講座,使參與中軸線游學團的百余位香港青少年對北京中軸線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更加生動而深入的認識。”梁家僖說。
當香港的靈動遇見京城的厚重,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從閱讀到藝術,從音樂到創業,紫荊文化廣場以多元路徑構建起京港文化交流的立體圖景。它不僅是空間的載體,更是情感的紐帶、夢想的孵化器。如今,這里正成為眾多港澳青年匯入國家發展奔涌浪潮的港口,助力他們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駛向更廣闊人生舞臺。
- 2025-11-03在“湯一介當代學人講座”,聽戴錦華回憶“時代之女與造就時代”
- 2025-11-03中國書院的發展歷程及其生機密碼
- 2025-11-03竹木間,看見鮮活的古代中國——“簡讀中國——中國出土簡牘展”在湖北武漢開展
- 2025-10-31有“元氣”的書——讀《松聲綠:烏尤庵說詩》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