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濤
文博工作者翁淮南的新書《中國面孔:文物上中華民族的凝望與記憶》,近日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該書著力探尋中華文明基因密碼,融史料性、知識性、可讀性為一體,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讀來讓人不忍釋卷。
這部作品以“中國面孔”為題,具有清晰的辨識度和自然而然的親和力。自古至今的中國面孔,是中國人血脈的傳承,也可喻指中華文化的傳承。身為國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作者拍攝了十萬多張古代文物上的中國面孔,從中挑選出50副面孔進行講述和分析解讀。
這些中國面孔,呈現形式頗為豐富。其中,既有陶塑、泥塑,又有壁畫、國畫、油畫。承載面孔的器物,既有瓷器、玉器、青銅器,又有書法、繪畫、石刻。面孔人物,則既有神話人物,又有真實原型。書中所設“九州共貫”“六合同風”“四海一家”三個篇章,既自成一體又相互貫通,共同書寫中國面孔及其背后的故事。
除了注重梳理面孔形態之外,該書還注重揭示面孔背后的文化內涵。無論是新石器時代的人首陶瓶,還是戰國的彩繪立人木俑,抑或是東漢的說唱俑、魏晉時期的“驛使圖”畫像磚,每一件文物,作者都一一講述其來龍去脈,梳理其代表的信仰或心理,努力展現文物背后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
中國面孔,可以是抽象的藝術創造,還可以是現實人物的藝術描摹。不論是徐悲鴻畫作中移山的愚公,還是秦朝塑造的兵馬俑,不論是莫高窟壁畫上的張騫,還是清代畫作中“開眼看世界”的林則徐,都反映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這些人物,在《中國面孔:文物上中華民族的凝望與記憶》中都有展現。通過一張張生動鮮活的中國面孔,讀者能感受到力與美,進而從心底生出自信與力量。
《中國面孔:文物上中華民族的凝望與記憶》以大量的史實和細節,以文字與圖像的雙重表達,敘述歷代文物和美術作品的審美價值、藝術特征,講述每個面孔背后的故事,剖析每個面孔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時代意義,從而讓歷史深處的文物和藝術作品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這部作品,不僅是對文化傳承的考量,也是中華民族身份認同的認真書寫。
?。ā吨袊婵祝何奈锷现腥A民族的凝望與記憶》,翁淮南著,東方出版中心出版。作者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 2025-07-14書評丨《國樂風華》:傳承國樂,回望經典
- 2025-07-14書評丨《在春天的故事里》:融匯時代和人生的春天交響曲
- 2025-07-02【書 評】 一面戰旗就是一部史詩
- 2025-06-23“但靈魂認識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