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書香隴原 >> 聆聽書香

七夕節日的文化元素和女性屬性

2024-08-07 10:37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七夕節日的文化元素和女性屬性

  閱讀提示

  《七夕:星空、神話與異域風俗》是當代民俗學者劉宗迪對中國傳統節日七夕文化的研究專著。該書作者從浪漫星空的牽牛星、織女星開始,縱橫開闔,跨越文學、歷史學、天文學、民俗學、宗教學、神話學等學科知識與范疇,引經據典,以多重視角聚焦七夕傳統節日的流變與文化內核,揭示了七夕節日的女性屬性和異域淵源。

  ■ 李亞妮

  《七夕:星空、神話與異域風俗》是當代民俗學者劉宗迪對中國傳統節日“七月七”的研究專著。原版名為2013年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印行的《七夕》,是“節日中國”叢書中的一種。該書從浪漫星空的牽牛星、織女星開始,縱橫開闔,跨文學、歷史、天文、地理、宗教等學科,越漢魏、唐宋、明清等歷史時期,引經據典,辨偽去妄,小巧而精致地呈現了七夕文化的流變與文化內核,觀點新穎,頗有價值。

  七夕流變的歷史概貌

  牛郎織女的故事流傳已久且家喻戶曉,對牛郎織女故事流變的研究也未曾中斷。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中,牛郎織女故事最早歸為“牛郎型”或“天鵝處女型”故事。1933年,現代民俗學之父鐘敬文先生發表了《中國的天鵝處女型故事》一文,從縱向的歷史演變和橫向的各地流傳本類型故事比較兩個向度,全方位論述了該故事類型在中國的流變情況,成為該類研究的經典之作。

  劉宗迪的《七夕》一書并未拘泥于故事類型的結構化研究,而是從史學角度,從先秦魏晉到唐宋明清,從探究牛郎織女故事和七夕文化的起源到七夕節日的確立,乃至宋代七夕文化的異域淵源,明清時期東南沿海地區七夕拜魁星風俗的跨文化研究,深入闡釋了七夕文化元素的變遷。在歷史流變的爬梳剔抉中,劉宗迪對七夕文化在不同階層、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變遷也有涉及。特別是對宋代七夕風俗及東南沿海拜魁星風俗的異域淵源進行探索,鏈接了中國傳統文化與歐亞大陸之間的文化層疊與變遷,為七夕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提供了方法論的價值。

  同時,劉宗迪對七夕節日內容的變化也作了詳細梳理。借助各類地方志、史志、民俗風土志等文獻資料,以及宮廷詩人、文人墨客對乞巧節日的詩詞賦文,從三國時期《風土記》中的乞富乞壽乞子到南北朝《荊楚歲時記》中的乞巧,清晰呈現乞巧節的儀式內容和象征意義的日臻豐富。由此可見,乞巧節不單是牛郎織女重逢的愛情故事,也不單是農婦開始紡織的勞作故事,而是與其他節日一樣,是全國上下宮廷與民間狂歡的儀式活動,也是文人墨客文化交流的場域。

  七夕文化的多學科探源

  多學科跨文化視角也是《七夕》一書的一大亮點。這與作者的學術專業與學術興趣相關。劉宗迪有氣象學、文學、民俗學與跨文化交流研究等多元專業的教育與學術訓練背景,他常以研究問題而非所學學科為中心。如他所言:“人文領域,沒有任何問題是能夠靠一個學科的知識解決的。”在《七夕》這本書中,作者跨越了文學、歷史學、天文學、民俗學、宗教學、神話學等學科知識與范疇,引經據典,辨偽去妄,對有關七夕的文獻記載進行梳理分析。這與他的“天書三部曲”的《山海經》研究方法論相一致。

  七夕節的文化元素豐富多元,既有愛情的珍貴和離散的憂傷,也有對女性社會期待的寄托。劉宗迪則跳出單一的社會文化學和民俗學的分析,結合天文、農事、時令、物候等知識,探尋牛郎織女故事的流傳及七夕節的起源問題。他認為七夕乞巧節和牛郎織女故事的來歷,歸根結底都與星象紀時制度有關。如《夏小正》中將農歷七月夏日銀河西畔的星象命名為“織女星”,且被作為七月的重要天象記錄下來??椗堑拿?,實則與農歷七月女性開始紡織有關,將民間故事與民眾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凸顯了七夕文化元素中的物質屬性。

  自宋代以來,城市逐步形成并蓬勃發展,文化交流更加頻繁,七夕風俗更加多元。特別是北方汴梁七夕風俗中的泥孩兒摩睺羅和東南沿海地區流行七月七日拜魁星風俗,這與中原地區傳統的乞巧風俗很不同。劉宗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借助考古資料、佛經典籍以及民俗資料等,深入分析這些文化現象與西亞波斯文化的關聯,并與傳統的中原文化進行比較和探究,彌補了對七夕文化起源與流變的跨文化研究,也為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

  七夕節日的女性屬性

  劉宗迪在書中多處提到,七夕乞巧節是一個女性為主角的節日,儀式的主要參與者是女性,從種生到乞巧,都是女性在參與。但是,作者并沒有大篇幅贊揚七夕節的偉大,也沒有揶揄七夕節為女性提供的施展空間。作者科學客觀地指出雖然七夕節日的活動主體是女性,但有關七夕詩文辭賦的作者,大多是男性,女性作者群體是缺失的。“七夕乞巧是女子之事,但寫七夕詩的卻都是些須眉男子。女子是表演者,而男人是觀看者,這是中國古代貴族文學一以貫之的格局。其實男人筆下的女性,也往往只是他們自己對女性的想象和欲望的投射而已,就像京劇、昆曲中千嬌百媚的花旦,只是男人假借女人的頭面顧影自憐。”

  七夕文化中女性作者的集體缺失和女性被凝視的地位是與其他傳統文化相一致的。但在這本書中,對該問題的探討仍然僅限于表層,并沒有深入分析。如書中較少收錄或分析古代女性詩人或民間故事中關于七夕節的詩詞或故事;牛郎織女故事流變分析中缺乏對織女形象變遷的深入分析;缺乏對現當代女性參與七夕節的情感體驗的田野調查。這一點作者也曾感嘆:“無法真切地了解那些七夕之夜在香案前向織女默默祝禱的女子們所祈求的究竟是什么心愿。”

  瑕不掩瑜,《七夕:星空、神話與異域風俗》仍不失為系統研究七夕文化的力作,打開了多學科研究傳統文化的新格局,同時也為傳統節日中女性角色和身份研究提供了跨文化視角和史料空間。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免费|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不卡| 九九综合九九综合| 天天摸日日摸人人看| 朝桐光亚洲专区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日日爱| 人妖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乱妇狂野欧美在线视频 | 男女做污污无遮挡激烈免费|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免费黄在线观看| h在线观看网站|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影院未满十八勿进|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97色伦图片7778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爆乳| 九九热中文字幕|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无翼乌全彩无遮挡之老师| 卡通动漫中文字幕第一区| x8x8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33|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久草福利资源站| 菠萝蜜视频网在线www| 很黄很黄的网站免费的|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4hu四虎永久免在线视|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免费看| 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大陆| 中国美女一级看片|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排名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色官网| 亚洲大香人伊一本线| 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人高清视频完整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