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嬌》:記錄時代前行的足跡

《江山如此多嬌》/歐陽黔森 著/百花文藝出版社
歐陽黔森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貴州作家。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決戰中,他不僅耳聞目睹,受到強烈心靈震撼,而且積極行動,以作家身份參與其中。歐陽黔森除了參與創作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還通過實地采訪,深入調研,創作了長篇報告文學《江山如此多嬌》,記錄時代鏗鏘前行的足跡。
為全面反映貴州全省脫貧攻堅的壯麗畫卷,作者跋山涉水深入老少邊窮地區,從烏蒙山區到武陵山區,從革命老區到高原村寨,從婁山關“七十二道拐”的盤山路到畢節、遵義等地,走到哪里就采訪記錄到哪里。這種行進式的采訪記錄,對作者全面深入了解貴州如何徹底擺脫貧困很有幫助。在深入生活和采訪調研的過程中,作者和采訪對象交朋友,傾聽他們的心里話,搜集到不少鮮活生動的素材。《江山如此多嬌》一書運用許多山歌、民謠和口語,真誠樸實,不事雕琢。比如,引用“晴天出門一身灰,雨天出門一身泥,吃飯靠天落雨,用錢靠外打工”形容曾經的貧困面貌;引用老大娘淺白生動的“沒有勞力也要奔小康,快快樂樂把晚年過”,反映脫貧攻堅帶來的幸福生活。
《江山如此多嬌》運用今昔對比的手法,描繪脫貧攻堅戰取得的輝煌成就。遵義楓香鎮花茂村原名荒茅田,以前這里沒有花,也見不到樹,環境臟亂差。通過改環境、改廚房、改廁所,環境生態變好,村民生活改善,花茂村變成名副其實的“百姓富、生態美”的美麗鄉村。銅仁市萬山區原本面臨資源枯竭的問題,在國家扶貧政策和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戰略的推動下,當地通過農、文、旅一體化開發,建設農業博覽園,開展合作社養殖種植,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作品不僅書寫農村生活面貌的變化,還進一步描寫村民精神面貌的改變,講述他們如何從被動的“等靠要”轉為積極主動奔小康。
作品點面結合、以點帶面,既有全景觀照,又有特寫鏡頭。作品描繪脫貧攻堅事業不求面面俱到,而是著重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地點,如遵義的花茂村、畢節的海雀村、安順的磨滿村、婁山關的盤山路等,每個地方都獨具特色,走出不同的脫貧攻堅之路。在這部作品中,既有一個個扶貧干部、脫貧戶、致富帶頭人的故事,也有一個個村莊、鄉鎮、縣區的脫貧故事;既講述不同地方的故事,也表現國家的總體戰略和貴州省的整體規劃。作品講述脫貧故事,特別注意敘事的生動和情節的動人。如記敘正安縣“吉他兄弟”的創業歷程,寫出了其坎坷曲折的一面。在亞洲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為了報效桑梓,兄弟倆冒著可能破產的風險,義無反顧地將吉他生產線全部轉移到家鄉正安縣,帶動當地成千上萬的百姓脫貧致富。
在采訪貴州脫貧攻堅的過程中,作者不斷思考,追根溯源,探究成功脫貧的緣由、經過和經驗,思索小康之后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作品通過描寫脫貧攻堅戰,彰顯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為實現脫貧目標,基層干部含辛茹苦,不屈不撓,“群眾搬遷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搬遷群眾在哪里,黨員就在哪里”。群眾則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真誠的感激之情:“辛苦了共產黨,幸福了老百姓。”
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廣大作家紛紛拿起筆來,深入脫貧一線,采寫鮮活故事,創作出一批優秀報告文學作品,《江山如此多嬌》是其中的一部。它以文學的方式記錄時代前行的足跡,鼓舞更多人為美好生活努力奮斗。
相關新聞
- 2021-03-15見證海上絲路傳奇
- 2021-03-15王鋼:回到廣袤的生命原鄉
- 2021-03-15《目光》:見自我見眾生見天地的生命書寫
- 2021-03-12新時代獨龍族的彩虹傳奇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