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走進涇川縣涇明鄉蘇家河的田間,一場韭菜籽的豐收盛景正熱烈展開。連片的韭菜田里,一串串飽滿的韭菜籽如金珠般綴滿秸稈,沉甸甸地壓彎了枝頭。微風拂過,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藥香,傳遞著豐收的喜悅。
田埂上,村民們正忙碌地彎腰收割,鐮刀起落間,一捆捆顆粒飽滿的韭菜籽被迅速裝入袋中。陽光映照著一張張笑臉,汗水晶瑩,卻掩不住眼中的滿足。“以前要么外出打工顧不上家,要么只能圍著灶臺轉。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能掙錢!”白家村村民鄧巧蘭一邊利落地收割,一邊笑著說道。
為滿足農村婦女“掙錢顧家兩不誤”的需求,鄉婦聯建立微信群實時推送用工信息,并實行彈性工時制度,讓村民能靈活安排工作時間。
“這幾天基地穩定吸納本村和周邊村莊150人務工,每天工作8小時,每小時12元,算下來一天能掙近百元。”種植戶劉偉手捧韭菜籽,喜悅地算起收益賬,“今年長勢比去年還好,畝產至少125公斤,按市場價每公斤30元計算,一畝地就能收入3750元,這效益誰看了不心動?”
更令人驚喜的是,韭菜籽不僅是“增收法寶”,更是藥食同源的“寶貝”。作為傳統中藥材,韭菜籽具有溫補肝腎、助陽固精的功效,近年來在中藥和保健品市場備受青睞,為蘇家河、白家等村的產業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過去不少土地只是簡單耕作,如今流轉給基地種植韭菜籽,村民既能收租金,又能在家門口務工,這真是實實在在的‘富民產業’。”鄉人大代表楊彩虹談及產業發展初衷時感慨。
據了解,依托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鄉人大代表在調研中發現韭菜籽市場前景廣闊、種植技術簡便,加之涇河川道土壤氣候適宜,便主動引進河南客商,建起了這片藥用韭菜種植基地。如今,土地被有效盤活,村民不僅獲得穩定的流轉費,還能通過務工和學習種植技術增收。不少村民跟著基地學技術,在自家菜園也種起了韭菜,小日子越過越紅火。
目前,韭菜籽產業已成為涇明鄉的“支柱產業”。展望未來,當地計劃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建設深加工生產線,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這株小小的“致富草”,正為涇明鄉的鄉村振興路結出更實、更甜的“富民果”。
通訊員 李文文 魯文元 劉璇
- 2025-10-14靜寧:蘋果產業“多點開花” 奏響鄉村振興“豐收曲”
- 2025-10-14漳縣:田間豐收忙 藥材產業向“優”行
- 2025-10-14玉門:小蜜瓜成為鄉村振興“大產業”
- 2025-10-14玉門:小韭菜開出“致富花”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