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華亭市馬峽鎮青松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濃郁的藥香撲面而來。工人們在生產線上井然有序地忙碌著,切片、分裝、質檢……每個環節都緊密銜接、高效運轉。2021年這家被華亭市人社局認定為“就業工廠”的企業,依托本地中藥材資源,積極發展飲片加工產業,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大量操作簡便、上手快的崗位,有效解決了留守群眾就業難與顧家難的矛盾。
近年來,馬峽鎮立足實際,從家門口就業、跨區域輸轉、技能型賦能三方面發力,構建多層次就業促進體系,讓越來越多群眾端穩“飯碗”,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家門口“筑巢”,就業增收兩不誤
“我們租用農戶閑置土地種植獨活、冬花等藥材,每天用工支付100元,讓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金馬合作社負責人田彥杰說。
馬峽鎮區位優勢明顯,各村通過劃定種植區域、整合流轉土地、引導散戶規模化種植道地藥材、組建村辦合作社、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等方式。從播種、采挖到加工銷售,全鏈條吸納周邊群眾務工,實現群眾離土不離鄉、就業不出鎮。
寺溝塬天麻種植基地便是“村企聯建”的生動實踐,該基地由青松公司提供技術指導,寺溝村負責管理銷售,通過“政府扶持、村企聯建、集體經營、村社管理”的模式,建成15座標準化大棚用于種植天麻,不僅帶來了30多個就業崗位,更逐步形成集種植、研發、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產業鏈,為村集體和村民帶來持續收益。截至目前,馬峽鎮共建立“就業工廠”“幫扶車間”3個,成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支點。
跨區域“搭橋”,精準輸轉穩增收
“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外地好工作,政府還發交通補貼,太貼心了!”通過鎮里勞務輸轉找到省外崗位的村民,對未來滿是憧憬。
馬峽鎮堅持“政府推動、市場主導、供需對接、穩定就業”原則,以精準服務破解勞動力“就業難”與企業“用工荒”難題。依托鎮村兩級勞務工作體系,建立勞務輸轉實名制臺賬,動態掌握勞動力就業意愿、技能水平,并以村社網格為單元,逐戶排查脫貧勞動力就業情況,詳細登記務工地點、收入等信息,積極落實省內外務工一次性交通補貼政策。

此外,馬峽鎮一邊整合勞動力信息,動態更新就業信息庫,一邊與省內外企業建立長期合作,實時收集崗位需求。通過線上線下招聘會、就業信息直通車等方式,推動企業與求職者精準匹配,讓群眾“足不出村”知曉就業機會。2025年以來,馬峽鎮累計輸轉勞動力2900人次,預計創收7800萬元,其中脫貧勞動力1373人次,預計創收3700萬元。為581名務工人員落實交通獎補28.83萬元,第三批135人補助正在申報中,切實做到“輸得出、穩得住、能增收”。
強技能“賦能”,一技在手拔窮根
聚焦群眾就業需求與市場崗位要求,馬峽鎮推行“按需施訓、靶向培訓”模式,通過前期走訪收集培訓意向,結合當地產業特點和用工趨勢,開設家政服務、中式烹調、保健按摩、家畜飼養等實用課程,供群眾自主選擇。培訓中注重理論與實操結合,邀請行業資深講師現場指導,確保群眾真正掌握技能,提升就業競爭力。
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技能培訓256人次,幫助富余勞動力實現從“體力型”到“技能型”轉變,真正達成“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增收一戶”的目標,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夯實人才基礎。
從家門口的就業崗位到跨省域的勞務訂單,從實用技能培訓到創業夢想孵化,平涼華亭馬峽鎮通過多點發力、多措并舉,構建起多層次、全覆蓋的就業促進體系,用實打實的舉措激活鄉村發展活力,讓更多群眾端穩“飯碗”、走上“致富路”,為鄉村振興書寫下生動的民生答卷。
通訊員 石梅
- 2025-10-09高臺:紅火產業映綠野 就業引擎促增收
- 2025-09-11寧縣:打出“組合拳”搭好“就業橋”
- 2025-09-02涇川:技能培訓“送上門” 就業增收“有門路”
- 2025-09-01臨澤:早酥梨喜獲豐收 產業帶動就業增收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