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技賦能解難題——魯甘協作為甘肅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馬國順
東西部協作,“幫”是解一時之急,“扶”才是建立長效協作的重點。在魯甘協作中,山東以科技為“鑰”,通過產學研合作、專家駐點指導、技術成果轉化,破解甘肅產業發展“卡脖子”難題,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為甘肅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在“千年藥鄉”隴西,甘肅印象生物有機肥料廠曾因有機肥腐熟度不足、營養成分缺乏陷入困境。轉機來自魯甘協作科技特派員專項的落地,這家企業依托該專項幫助,得到省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組建的科研團隊支持,開展“農業綜合開發區域生態循環農業技術成果轉化”等項目攻關,一連攻破4項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如今,該企業的有機肥年產量從2019年的120噸躍升至2024年的8.8萬噸,產值達1.16億元,獲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甘肅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成為省內肥料行業的創新標桿。
隴西縣的靈芝產業同樣受益于魯甘科技協作。甘肅高科農牧生態有限公司此前在靈芝種植中面臨“產率低、品種少”問題,青島農業大學專家團隊跨越千里無償幫扶,開展《藥用菌智能化大棚栽培技術推廣》《靈芝孢子粉破壁技術創新》項目,引進魯甘001紫靈芝、004赤靈芝品種,并掌握標準化栽培與破壁技術。“破壁后靈芝有效成分吸收率是原實體的幾十倍”,企業董事長郭志權感慨,科技讓“仙草”在隴原大地實現“全鏈增值”。
渭源縣的食用菌產業則走出“科技+產業”的融合之路。該縣與山東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簽訂協議,依托青島農業大學專家團隊,在五竹鎮基地規模化種植粉木耳新品種——該品種肉質厚、口感脆,畝產較傳統品種提升30%。同時,雙方合作研發非熱加工技術,推出木耳脆片、木耳掛面等深加工產品,顯著提升附加值。目前,渭源縣已建成年產能1500萬棒的菌棒生產廠1座、保鮮儲藏庫66座,總庫容達4.12萬噸,“智昇農特”品牌入選“甘味”農產品,獲綠色食品認證10個、有機食品認證27個,科技幫扶有力推動了渭源食用菌向“標準化、品牌化”加速邁進。
截至2025年,我省通過魯甘科技協作,已與27所省內外高校科研單位建立合作,落實科研項目28項,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3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6家,科技賦能正成為魯甘協作推動產業振興的“核心密碼”。
- 2025-08-29借力“魯甘協作”平臺 甘肅省技能選手赴魯強技礪能
- 2025-08-07魯甘協作筑新基 山海聯動啟新程 “魯甘協作·甘味出海”產品推介會在青成功舉辦
- 2025-04-10魯甘協作抓合作促發展:商超賦能“甘味直供”
- 2023-07-03第三屆魯企走進甘肅丨山海情深續新力 魯甘協作譜新篇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