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旅融合綻華彩 創新發展譜新篇——酒泉市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紀實

6月25日晚,上海愛樂樂團在酒泉城區進行演出。邊世文

“書遇酒泉 閱見未來”主題晚會。殷小喬

6月25日晚,上海愛樂樂團在酒泉城區進行演出。邊世文

9月5日,“讓世界看見河西走廊——從上海出發”專場活動在上海紅窯藝術館舉行。殷小喬

敦煌懸泉置遺址景區等比例復原的懸泉置塢堡。王斌銀

9月13日,第六屆敦耐賽(2025中國汽車越野拉力錦標賽金塔分站賽)拉開帷幕。曹紅祖

第八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準備就緒,主場館裝扮一新。 田蹊
董文龍 范昊帆 王海鵬
駝鈴悠遠,穿越千年時光;文博溢彩,續寫絲路華章。九載光陰流轉,已成功舉辦七屆的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成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敦煌文博會不僅承載著千年絲路的輝煌歷史,更在新時代煥發出璀璨光芒,牽引絲路旅游黃金走廊的再度崛起,讓文化遺產的軟實力切實轉化為惠澤民生的硬支撐,讓構建的貿易網絡延伸至更廣闊的維度,讓繪就的文旅藍圖轉變為大敦煌文化旅游經濟圈的壯麗實景。
業態培育欣欣向榮 文旅項目處處開花
從去年火爆出圈的鳴沙山星空演唱活動,到今年抖音“落日合唱派對5·4青春場”的全網刷屏,千年敦煌的絲路故事在星空下、在歌聲里、在每個游客的心中永遠年輕燦爛。
與敦煌市相鄰的瓜州縣,通過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玄奘足跡”瓜州鐵人三項賽等一系列精品賽事,不斷釋放“體育+旅游”新活力,助力賽事“流量”轉化為經濟“留量”。
依托節慶活動,肅州區持續打造“國潮+音樂”主題文化品牌,通過電音節、“后備箱”集市、星空露營等形式精準觸達年輕客群,以豐富多樣的“夜經濟”打卡體驗,打造更加精彩的夏日“新夜態”。
今年8月1日,備受關注的懸泉置遺址景區全面迎客。這座承載著千年歷史記憶的漢代郵驛,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探尋歷史足跡。
隨著玉門水上世界(游泳館)生態公園、玉門關遺址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和玉門關陽關5A級景區創建基礎服務設施(一期)項目等一批具有示范帶動效應的重點項目陸續建成投用,酒泉市文旅項目建設呈現“處處開花”的喜人局面。
從“播種耕耘”走向“碩果盈枝”,酒泉市77個大敦煌文化旅游經濟圈重點文旅項目已完成投資17.42億元,14個項目已完工,年內將有27個項目建成投用。
深入實施“文旅+百業”戰略,酒泉市培育發展文旅演藝、文化創意、研學旅游等業態。持續加大文創產品研發推廣力度,酒泉市航天主題文創店投入運營,敦煌工美成功創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絲路手信等2家企業被評為全省十佳優秀文創企業。
發布酒泉十大精品研學旅行線路,開展“酒泉學子研學酒泉”“摘星少年”等活動100余場次,全市共接待研學游客達30.56萬人次。
為大力拓展航天研學、觀禮等航天旅游產業,酒泉市策劃16項“神二十”發射引流活動,吸引組織5萬余名學生及市民游客參與現場觀禮。
敦煌市上榜2025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酒泉市榮獲中華網美麗中國之旅“美麗中國·高質量融合發展示范城市”稱號……區域文化旅游品質不斷提升。
一組數據更能彰顯酒泉文旅產業潛力:1月至7月,全市接待游客4289.86萬人次,同比增長22%;實現旅游花費375.38億元,同比增長37.6%。
以大敦煌文化旅游經濟圈為核心,從支柱產業培育到文化繁榮提升,再到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酒泉市持續繪就文化強市的生動畫卷。
“典范”“高地”建設更上層樓 文物保護工作走在前列
天高氣爽,莫高巍然。只有真正置身莫高窟,才能親眼看見它的盛大瑰麗。
敦煌研究院全力做好新時代文物保護、學術研究、文化傳承工作,努力把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
今年5月31日,“數字藏經洞”數據庫平臺正式上線發布,錄入敦煌藏經洞出土文物目錄74651條,發布敦煌文書經卷9900多卷、圖像60700多幅,經卷內容識別840多萬字,首次實現利用數字化技術對藏經洞文物的全面呈現、解讀和共享。
從建立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首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到建成啟用全國文物保護領域首座多場耦合實驗室,再到上線全球首個基于區塊鏈的“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六年來,敦煌研究院一步一個腳印,填補著文物保護領域一個又一個空白。
深入挖掘敦煌文化所蘊含的時代價值,賡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全力守護敦煌文化,講好酒泉故事,以嶄新面貌迎接八方來客,推動千年文脈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新生,展現了新時代的酒泉擔當。
在“到世界找敦煌”的同時,酒泉“帶著敦煌走出去”的腳步亦未停歇。酒泉市博物館原創精品展覽“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復制展”連續4次被確定為敦煌文博會主題展覽,成為酒泉促進文明交流的一張全新名片。
新疆庫爾勒、安徽黃山、云南迪慶、江西萍鄉……“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復制展”先后走進國內7省27市42家博物館,累計接待參觀游客230余萬人次,展覽內容日益豐富、展覽形式不斷完善。
新時代,如何做好文化價值發掘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賡續中華文化根脈,成為擺在文物保護工作者面前的現實問題。
酒泉市域面積廣闊,各類文物資源星羅棋布,絕大多數文物點深嵌于戈壁荒漠腹地,面臨著文物本體保護與安全防護的雙重挑戰。
接過歷史的接力棒,酒泉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加入守護文物、傳承非遺的隊伍,精心守護好文化遺產。2024年6月,大禹節水集團捐資21萬元,用以推動文物以數字化形式“回歸故里”。同年12月,酒泉市大敦煌文化交流促進會正式成立,致力于推動開展“一臺敦煌文化舞劇、一首敦煌文化歌曲、一輪回歸文物巡展”等“十個一”項目。
從大力推進文物保護立法工作,到在全省率先開發使用業余文保員智慧管理小程序,再到全面推行文物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組建長城巡查專職化隊伍……堅持通盤謀劃、一體推進,從科學監測到預防性保護、研究性保護,酒泉市文物保護工作始終走在全省文物保護前列。
文藝惠民浸潤千家萬戶 非遺傳承創新煥發新活力
5天5場!從敦煌大劇院到東風航天城,從千年鼓樓到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酒泉醫院,上海愛樂樂團用動人的旋律在酒泉大地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酒泉市持續推進文化惠民工作,上海愛樂樂團、東方演藝集團文藝活動火熱上演,成功舉辦“山河詩酒泉 最美一瞬間”主題晚會、“巳巳如意耀酒泉,歡歡喜喜過大年”“書遇酒泉、閱見未來”主題晚會、酒泉市廣場舞大會等大型文化活動,組織開展群眾會演、書畫展覽、民俗演藝、閱讀推廣等惠民活動1300余場次。群眾多樣化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城市文化品質活力整體提升。
在玉門市,經過精心升級的城市書房成為市民靜心閱讀、安心學習的好去處。在提升硬件之余,玉門市還引入專業第三方機構運營簡餐茶飲服務,在惠民服務上更顯用心。
日均接待市民突破350人次,近兩年累計接待讀者15.3萬人次。這一組數字,體現了市民對城市書房的認可與喜愛,更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的生動注腳。
文化惠民,既要“建得好”,更要“用得活”。酒泉市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創新打造城市書房、文化驛站、非遺工坊等城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48個。一系列覆蓋城鄉的文化設施、優質服務,讓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
從“送文化”到“種文化”,從完善基礎設施到開展多彩文化惠民活動,酒泉市持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將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向基層末梢延伸。
6月25日晚,在金塔縣2025年“今夏游請·漢韻燃潮”群眾文化系列活動首場演出現場,舞劇《會水長歌》精彩上演,為當地群眾帶來一場穿越千年的視聽盛宴。
劇目深度挖掘歷史文獻與民間傳說,以西漢使者張騫出使西域,途經金塔縣發生的一系列故事為創作背景,以舞臺藝術的形式生動展現了西漢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會水古城的社會風貌和人物群像。
酒泉市充分挖掘絲路文化、航天文化、邊塞文化等豐富內涵,創排舞劇《會水長歌》、舞蹈《花雨·婆娑》、情景表演《千年肅州 詩意瞬間》等優秀文藝作品60余部。優質文化資源源源不斷“飛入尋常百姓家”,持續豐富文化強市的藝術矩陣。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地域文化的“根”與“魂”,不僅承載著一方百姓的集體記憶,還蘊藏著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涵養精神力量的深厚文化養分。
酒泉市深入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建立健全四級非遺名錄體系。新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名、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7項。截至目前,已建成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廳)7處、省級工坊2個、縣級工坊6個、傳承體驗場館120處。
9月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文化和旅游部打造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非遺里的中國》(甘肅篇)熱播,敦煌石粉彩繪技藝、敦煌舞蹈、酒泉夜光杯雕特色非遺項目驚艷亮相,為觀眾帶來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和交流。
通過加大非遺傳播普及力度,酒泉市組織夜光杯雕、哈薩克族民歌等非遺代表性項目參與央視《非遺里的中國》節目錄制,并成功舉辦“四季非遺·和美酒泉”酒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果展等各類展覽展示展演活動200余場次,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眾。
- 2024-12-18【甘快看·祁連山下是我家】何以絲路酒泉?“大敦圈”交出五年成長答卷
- 2023-11-10酒泉市城市標識視覺體系、城市主題歌曲、城市精神作品征集
- 2023-08-10【甘快看】酒泉濕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成候鳥繁育后代“天堂”
- 2023-07-06【甘快看】“如意甘肅 暢游隴原”短視頻征集評選展播(62):酒泉六分濕地白鷺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