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16期《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文章指出,各級干部要深刻懂得用權為民、擔責成事、廉潔立身的道理,自覺把擔當和自律統一起來,在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上亮明態度、付諸行動。
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親”是服務,“清”是操守。圍繞如何理解并踐行用權為民、擔責成事、廉潔立身,記者采訪了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鎖明。
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作保障。應如何推動黨員干部在政商交往中正確行使權力?
王鎖明:親清政商關系是外在行為實踐,正確權力觀則是內在價值導向。黨員干部樹牢正確權力觀,是進一步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重要基礎和必然要求。
筑牢思想防線,明確權力歸屬。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這是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核心。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深刻理解黨的性質、宗旨和初心使命,在思想上解決好為誰執政、為誰用權、為誰謀利這個根本問題。要深學細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自覺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樹牢正確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牢記手中的權力姓“公”不姓“私”,明確政商交往的初心是服務民營經濟發展,自覺把權力用在為企業排憂解難、為群眾辦好事實事上,既不能將公權力私用,借機謀取個人利益,也不能將責任義務虛置,推諉應盡之責,從而打破“親而不清”的腐敗陷阱和“清而不親”的服務缺位。
樹立法治思維,厘清權力邊界。在政商交往中,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法治思維,明確權力行使范圍,深刻理解“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嚴格依照法定權限、法定職責、法定程序行使權力,把擔當和自律統一起來,將“親”“清”要求納入法治化軌道,防止“勾肩搭背”和“越界干預”等亂象,真正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努力為民營企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加強制度建設,規范權力運行。制度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這個核心問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劃定政商交往的“紅線”“底線”。通過嚴格執行重大決策、行政審批、資金資源分配等方面制度規定,從源頭減少權力干預市場的空間,避免將公權力異化為謀取個人私利的工具。落實“正面清單+負面清單”制度,保護干部服務企業的積極性,激勵干部在合法合規中大膽服務企業。
從嚴監督執紀,強化權力約束。推動黨內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等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督促干部用權為民、履職盡責。把深化“放管服”改革、減稅降費等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列入政治監督重點清單,聚焦“四風”問題從嚴監督執紀問責。針對在政務服務、行政審批、監管執法中推諉扯皮、敷衍塞責、冷硬橫推等不作為慢作為,“微笑不辦事,熱情不服務”懶政怠政等問題,加大查處力度,針對以商務應酬、禮尚往來為借口,模糊正常交往邊界,“不吃公款吃老板”、吃拿卡要等作風頑疾,堅持露頭就打、寸步不讓,督促黨員干部做到“親不逾矩、清不遠疏,公正無私、有為有畏”。
經濟工作是黨的中心工作,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干部不和企業打交道,就不可能做好經濟工作。黨員干部應如何更好做到擔責成事?
王鎖明: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黨員干部要有不畏艱難的勇氣魄力,主動作為的觀念意識,以及善作善成的過硬本領。這體現的是“親”,也就是擔責成事的實踐要求。
主動服務,提高政務服務滿意度。要從經濟工作的一般性事務中把握政治本質,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策服務水平。當前,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政府部門應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健全重點事項清單管理和常態化推進機制,實現線下辦事“只進一門”、線上辦事“一網通辦”、訴求“一線應答”,讓更多涉企政務服務事項一次辦、高效辦。同時,爭當“店小二”式干部,主動靠前服務,堅持“無事不擾、有事必應”,做到“幫忙不添亂、服務不越位”,并形成常態化機制,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服務。加強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建設,完善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認真履行在公共采購、招標投標、債務融資、資金撥付等領域依法簽訂的各類合同,著力解決朝令夕改、損害市場公平交易等政務失信行為。
敢于擔當,破解企業發展難題。黨員干部是否敢于擔當,直接關系到相關政策部署的落實和問題的解決。唯有黨員干部勇擔當、敢負責、能扛事,才能迎難而上,在加強政策落實上“動真格”,有針對性地制定和拿出方案,為企業解決發展中的痛點、堵點和卡點,從而將黨中央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紅利轉化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動力。要全面落實惠企政策,完善涉企支持政策直達快享機制,用好政策直達和訴求響應平臺,推動政策免申即享、應享盡享,增強政策可及性。建立清單化推進惠企政策落實工作機制,加強落實情況監測評估,健全執行問責機制,確保落地落實。在落實惠企政策中,做到清單全面準確,嚴禁有政策不告知、截留優惠政策、搞選擇性落實、打折扣搞變通。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要求,全面排查限制市場準入的顯性和隱性壁壘,清理整治違規設置市場準入壁壘的各類不合理規定和做法。
提升能力,增強服務企業本領。促進民營經濟發展,黨員干部必須有“本領恐慌”意識。為避免因“不懂政策”“不會服務”導致企業訴求得不到有效回應,要弘揚務實作風,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深入調查研究,了解真實情況,并加強政策和業務學習,熟悉民營經濟相關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和市場規律,主動對接企業需求,做到精準施策。同時,還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掌握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升服務效能和水平,用務實行動讓企業感受到政策溫度和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增強企業發展信心。
加強溝通,善于傾聽企業心聲。深化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了解企業所急所需所盼,出臺更多“合身”“解渴”“有感”的政策措施,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健全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平臺、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功能,暢通企業訴求反映渠道。完善企業訴求收集、轉辦、督辦、反饋工作閉環,對企業訴求不能當場辦結、限時辦結的,要明確延期辦結時限并及時反饋,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在聯系企業過程中,要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表面文章,不能頻繁打擾企業、增加企業負擔,或是當面表態好、事后落實差。
清正廉潔,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在政商交往中,干部應如何做到廉潔立身?
王鎖明:一是全面準確領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精髓要義、實踐要求。當前,政商交往中,不親不清、親而不清、清而不親的問題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些干部思想認識和作風轉變不到位甚至嚴重扭曲。有的因為怕出事而不干事,有的以干事之名行不干凈之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親’和‘清’本質上是干事和干凈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完全可以并行不悖。”這個重要論斷,闡明了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本質要求和內在邏輯。要深刻認識親清政商關系不是私人關系,而是黨委、政府與企業之間建立的關心與被關心、支持與被支持的關系,是共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良性互動和有機統一。要以“親”促“干事”,做到與企業家打交道坦蕩真誠、積極主動,以實干精神助力企業發展,同時也要以“清”守“干凈”,明確交往邊界,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不越界、不踩線。
二是明確“可為”與“不可為”的邊界范圍。政商交往行為如何才能合理合規,黨章黨規黨紀和國家法律法規提出了明確要求。黨員干部要學習領會和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等,明確政商交往中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近年來,黨中央及各地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政商交往的制度規定,明確了“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為黨員干部劃定了行為邊界。黨員干部必須逐條逐項對照自查,嚴格執行有關制度規定,以改進作風狠抓落實的實際行動,確保政商交往在陽光下運行。而要做到守紀律、講規矩,就要從多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己。對黨員干部而言,紀律規矩既是一種監督和制約,也是一種提醒和保護。
三是堅守廉潔自律底線。和企業保持正常的聯系和交往,有交集但不能有交換,有交往但不能有交易,以政商關系的純度、解難題的力度換取企業的滿意度、成長度。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嚴格約束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覺悟、思想境界、道德水平,從內心深處抵擋住各種誘惑。從行動上守牢防線,注重從日常著力、從點滴入手,作決策多看一看法律的依據、法定的程序,辦事情多想一想把握的原則、違法的后果,讓私心雜念、問題苗頭遏于初萌、止于未發,牢牢守住政治關、權力關、交往關、生活關、親情關,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慎獨慎微慎始慎終,保持拒腐蝕、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記者 郝思斯)
- 2025-09-01蘆葦青青映丹心
- 2025-09-01歷史文化源流 | 機者如神 難遇易失
- 2025-09-01黑龍江牡丹江強化集體“三資”監管 在創新中狠抓落實丨系統施治看住家底
- 2025-09-01保持戰略定力 堅定必勝信念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的時代啟示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