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中國詩詞大會》沉浸體驗場景。 (資料圖片)

《2022中國詩詞大會》沉浸體驗場景。 (資料圖片)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是種子的力量,也是成長的力量。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豐收是稻谷真正的香味;小邑猶藏萬家室,富足才是農家真正的開懷。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從古至今,民本才是稻香真正永恒的真諦。”
上面這段話是《2022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中的開場白,我們仿佛呼吸著稻香、徜徉于麥浪,隨著詩意與豐收,看到金色的陽光照耀在希望的田野上。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共同推出的《2022中國詩詞大會》十期節目圓滿收官,節目聚焦的“江山”“少年”“遇見”“稻香”“天地”等關鍵詞,讓我們又一次生動體會中華審美的生命力。
飛向太空的中國詩詞
如果用詩詞為我們的航天員送祝福,你會選擇哪一句?
2003年,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愿望。如今,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有了跨越式的發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可謂日新月異。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本季詩詞大會邀請“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帶領大家連線太空,用詩詞問候首次在太空過春節的三位中國航天員,并向他們獻上《飛向太空的詩》,送出一份“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詩詞厚禮。
節目中問及如果用詩詞為航天員送去祝福時,場上的三位選手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毛澤東的詩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飛向太空、遨游宇宙的夢想,與我們的歷史一樣悠久。我們的先人仰望星空、放眼宇宙,逐步凝聚了深刻的智慧,新中國讓這樣的夢想成為現實——在漫天的星光中,有我們的衛星,它們照亮塵寰;在深邃的太空中,有我們的空間站,它們揚帆宇宙、筑夢天河;“嫦娥”與“玉兔”相守,“天問”與“祝融”為伴……
在詩詞大會節目中,科技與詩詞結合,選手的每一聯詩詞都體現出中國正在向深空領域不斷出發的創新精神,同時也讓廣袤的太空平添了一份新的詩意。
節目中,從醫學才子宋明糠、古風少女黃琪惠,到烈火英雄蔣韓、藍天衛士盧文杰,再到守衛祖國邊防的馬背警隊隊長阿其圖;以千年敦煌恢弘穹頂為靈感的現場舞美,現場百人團和云中千人團,聯動齊吟同一首詩詞,呈現給我們的是古今碰撞的震撼場景。
正如本季節目亞軍滕凱楓所說:學詩,不僅是要學詩的本身,更要通過學詩的方式找到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火種,保持住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
鮮衣怒馬少年行
少年是一種精神一種風采,更是一種情懷一種境界。
它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是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使命情懷。本季詩詞大會的冠亞軍都是在校的大學生,不由得讓人感嘆青春之精彩壯麗,正如節目關鍵詞之一“少年”。
唐代詩人王維曾經慨然寫下《少年行》傳世:“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講的是唐代的年輕人參軍,第一次跟隨驃騎將軍參加了漁陽之戰。每一位參軍的年輕人都知道在邊疆行軍打仗的艱苦,但是為了國家縱然戰死沙場、馬革裹尸,他們也無怨無悔。詩中的“縱死猶聞俠骨香”,堪稱名句。
這首詩非常有畫面感,我們仿佛看到一個個年輕的兵士,穿著打扮利落,在將軍的帶領下,浩浩蕩蕩開向前方,而前方,更多的是未知,是一片建功立業的廣袤時空。我們發揮想象,可以看到白日行軍的一往無前,也能看到夜里兵刃上映射出來的白冷月光。于是,一片開闊的視野,就在這樣的畫面下展開。
以“少年行”為詩歌主題、甚至直接當題目,在古人詩中并不少見。
李白有《少年行》組詩,其中有:“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描繪了唐代豪邁瀟灑的少年形象,或許這里面就有太白自己的影子。李白本人就是豪放之人,杜甫曾稱贊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在一片靜肅莊嚴中,一位少年背上的弓箭映著早晨的霞光,手里的劍鋒明亮如霜,在颯颯秋風中打馬奔出咸陽,他此行的目的是為國家收回邊疆。如果不能收復山河,他是決計不肯回頭遠望故鄉的。這是唐人令狐楚詩中描述的少年形象。
這樣的詩,在古人作品中還有不少。我們讀完之后,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一股少年英氣撲面而來,年輕人立志報國的形象躍然紙上。
如果我們細細品讀詩詞作品,就會覺察其中有高亢、自信、雄壯、飄逸的感覺流淌,盡管也有蒼涼、孤獨、悲愴之作,但其中是有一種骨力丹采在支撐著的。
支撐起這種氣象的,則是中國人自強不息、志在四方、自信自立、定國安邦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渾融遼闊、積健為雄的。
有什么樣的山河,就有什么樣的精神氣度,自然也就會有什么樣的詩人。
正氣長留天地間
在詩詞大會中,唐代詩人王維的出現頻次是比較高的,這并非只是今天人們的偏好,其實在唐人所編選的盛唐詩讀本《河岳英靈集》中,王維就被列為盛唐詩人之首。河岳英靈,就是說這些詩人是山川河岳涵養出來的英秀人才。蘇軾就高度評價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有才,17歲就寫出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樣的教科書級別的名詩。王維的才情,正是在山水田園中萌生、壯大。
詩文的背后,不僅是意境,也體現著詩人的志向。心中裝著天地萬物的詩人,自然也會將英名正氣長留在天地之間,一如節目中出現的文天祥《正氣歌》。
1278年冬天,文天祥被元軍所俘,元軍統帥張弘范待之以禮,希望文天祥能去勸降南宋的大臣張世杰。文天祥面對送來的紙筆,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9年,文天祥被押上囚車送往元大都。中途經過他的家鄉吉安,千頭萬緒在他的心中集結著。到了大都,他度過了三年多的牢獄生活。三年里,元世祖忽必烈欣賞他的忠義氣節,幾次三番派人來招撫,這些人有南宋的宰相,也有元朝的高官,寫下“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的文天祥始終不為所動。
面對元朝丞相伯顏的苦苦相勸,他說:“只求速死。”在刑場上,他問旁人哪里是南方,有人指給他,只見他整頓衣冠,朝南而拜,因為那里是他的故土。拜完,他平靜地對劊子手說:“吾事畢矣”,然后從容赴死。
故事到此,還沒有結束。文天祥的妻子得知丈夫就義的消息后,感嘆一句“我夫不負國,我安能負夫!”然后,她與兩個女兒一起自盡。
這時,一位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文天祥的同鄉兼同學張千載冒著生命危險,將他們的尸首帶回廬陵老家安葬。就這樣,一位本來湮沒在歷史中的小人物,也成了感動世人的英雄。(穆鐸)
相關新聞
- 2022-03-18噴:總有一天“噴子”會被他們噴出來的東西淹沒
- 2022-03-17作:各種“狂”的背后,都藏著見不得人的“虛”
- 2022-03-14悔:“悔不當初”或許已無濟于事,“從不后悔”有時卻十分可怕
- 2022-03-11糖:糖因為甜,所以充滿誘惑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