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客戶端記者 楊紅麗
從網格員“首調”促和解,到村調委會勸調促早解,到鄉鎮綜治中心聯調促和解,再到鄉鎮黨委政府統調促化解。每一級都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逐步深入化解矛盾。近年來,張掖市高臺縣探索推行“四級七天”調解法,讓基層成為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主陣地”,推動矛盾糾紛分級調處,在7天內高效化解、限時辦結,讓基層治理高效又有溫度。

高臺縣駱駝城鎮綜治中心。
日前,高臺縣駱駝城鎮梧桐村村民宋某引渠水灌溉玉米地時,因未及時清理渠內雜草,導致水流漫溢至鄰地王某軍的南瓜田,致使兩畝即將豐收的南瓜遭水淹,損失慘重,雙方因此發生矛盾。
糾紛發生次日,網格員迅速介入調解,實地查看后組織雙方協商,但雙方因責任認定分歧,調解陷入僵局,網格員當天即上報村調委會。村調委會接報后立即組織包村領導、村干部及調解員共同調解,雖引入“用水責任共同體”概念,但宋某仍堅持“誰家水口誰負責”的觀點,調解再度擱淺,村調委會及時將糾紛情況上報鎮綜治中心。鎮綜治中心了解情況后,迅速啟動“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由司法所、派出所、水管所專業力量組成聯合調解組,以法理為基、以鄉情為橋,耐心細致地進行釋法勸解,情理法交融之下,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并將案件信息按流程及時錄入平安甘肅信息化支撐管理平臺持續跟進,加強后續監督管理,確保協議履行到位。
這場可能升級的糾紛,在4天內完成三級跳化解,得益于“四級七天”調解法構建的層級明確的調解體系。從“單兵作戰”到“多元共治”,高臺縣將零散調解資源整合成基層治理合力,讓群眾評事說理有地方,讓矛盾疏解有渠道,通過多元化糾紛調解手段,構建協同共治機制,推動矛盾處置提速增效。

高臺縣駱駝城鎮“四級七天”調解法工作流程圖。
“四級七天”調解法的核心在于通過壓實四級責任、明確時限要求,形成“問題發現在早、處置在小”的治理閉環。高臺縣駱駝城鎮黨委將“四級七天”工作法精煉概括為“早、熟、聯、統”。
網格員“早”發現、“早”介入。全鎮87名網格員手持終端,每天穿梭在田間地頭、街頭巷尾,矛盾糾紛“即拍即傳”;
“熟”,指的是村調委會“熟”人頭、“熟”地情。村“兩委”“三官一師”齊上陣,“鄉里鄉親”拉家常、講情理;
“聯”,指的是鎮綜治中心“聯”部門、“聯”資源。“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多方力量集中“會診”;
“統”,指的是鎮黨委政府“統”調度、“統”攻堅。對重大疑難糾紛組建專班,縣直部門下沉,一案一策、限時銷號。

協同共治激發調解效能。
“每一級都有時間表,7天內必須給群眾一個交代。7天時限不是口號,是軍令。”高臺縣駱駝城鎮黨委書記王吉棟說,為了保障調解工作落到實處,鎮黨委同步健全了“四定三包”責任制、“三四五”工作機制和督考獎懲辦法,推動矛盾糾紛“日排查、周報告、月分析”,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四級七天”調解法分層過濾,既避免了推諉扯皮,又將矛盾化解責任壓實到“神經末梢”。2024年以來,駱駝城鎮99%的矛盾糾紛在7日內成功化解,群眾滿意率保持在98%以上。四級聯動,跑出了糾紛調解的“加速度”。
解憂在方寸之間,溫暖在群眾身邊,“四級七天”調解工作法得到了干部群眾廣泛認可和贊譽。“如今,干部上門調解的身影多了,群眾到鎮里‘討說法’的少了,既提升了干部的責任意識,也讓群眾感受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的治理溫度,真正實現了矛盾在鎮村兩級化解。”王吉棟說。

金牌調解員“龔海個人調解工作室”。
- 2025-08-23【e法耀隴原】謠言刷屏怎么破 揭開網警神秘日常
- 2025-08-23【e法耀隴原】|張掖黑河岸邊,500畝新生林地背后的司法守護
- 2025-08-23【e法耀隴原】|祁連山深處的80平米法庭:國徽在哪,法庭就開在哪
- 2025-08-23【e法耀隴原】|法治融入風景間 金城公園打造“沉浸式”普法新地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