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將檢察工作融入基層治理
——甘州檢察堅定不移走好群眾路線
新甘肅·甘肅法治報通訊員王 旭王應丹
張掖市甘州區地處河西走廊中部,是張掖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近年來,甘州區檢察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秉持“重實踐、重基層、重實效”理念,堅定不移走好群眾路線,充分發揮12309“一站式”檢察服務中心作用,將輕罪治理、檢察聽證、司法救助等檢察工作融入基層治理,實現檢察辦案、矛盾化解、社會治理融合推進,努力將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化解在檢察環節。
將檢察聽證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趙某與張某系鄰居,雙方因土地糾紛發生爭執并互相毆打,二人受傷住院,張某構成輕傷。案件移送檢察機關后,經過風險評估,甘州區檢察院認為該案系鄰里糾紛引起,如果處理不好可能引發二次糾紛。
“訴出去帶來的可能是難以彌補的積怨。”于是檢察官帶案下沉,邀請人民監督員、聽證員和當地鄉賢在村委會召開檢察聽證會,村民前來旁聽案件,現場開展法治教育。其間,溝通發現二人均有和解意愿,但都因抹不開面子拖著一直未協商和解,檢察官適時進行調解,解開雙方心結,最終雙方達成刑事和解。
2024年以來,甘州區檢察院綜合運用簡易聽證、上門聽證、“云”聽證等形式召開聽證會203場,將檢察聽證工作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讓輕罪治理“三端共治”更有效
探索建立“3+4+3”工作法,實現輕罪治理前端、中端、末端共治,甘州區檢察院輕罪治理“三端共治”經驗做法在全省檢察機關推廣。
以理念共通、機制共建、融合發展為重點,疏通“前端梗阻”。與公安機關制定《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工作質效提升方案》《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取證工作辦法(試行)》,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提升類案辦理質效。會同公安、法院成立刑事案件“偵訴審”一站式辦案中心,推動輕刑快辦駛入“快車道”。
“檢察+公證”“檢察+社會公益服務”提升“中端質效”。針對涉及人身、財產損害的輕微刑事案件和解難問題,聯合金張掖公證處出臺《輕微刑事案件賠償保證金提存工作辦法(試行)》,有效保障被害人權益,減少社會對抗,推動矛盾化解。結合甘州區醉駕型危險駕駛罪的發展趨勢及案件特征,探索前置公益服務,強化對犯罪嫌疑人的幫扶改造。
強化“不起訴+行刑反向銜接”“不起訴+非刑罰處置措施”“不起訴+訴源治理”三項舉措,做好“末端治理”。制定內部銜接機制,明確提出行政處罰檢察意見的案件適用范圍、移送流程、結果反饋等規定,實現行刑反向銜接閉環管理,幫助被不起訴人進一步改過自新,順利回歸社會。
使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相銜接
“檢察長能親自接訪,還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我已經很感謝了,但是生活確實困難,案件款也長期執行不下來,請您一定要幫幫我們。”不久前,那某夫婦來到12309中心請求幫助。
那某夫婦的兒子系案件受害人,因案致重傷六級傷殘,高位截肢,生活無法自理。案件起訴前,因被告人沒有履行賠償的能力,那某一家人陷入困境。對此,甘州區檢察院成立聯合辦案組,對那某兒子進行司法救助和保險救助,并與民政局溝通,對那某家庭啟動臨時救助和低保辦理的調查核實工作,協調區殘聯及時為那某免費提供殘疾輔助器具,幫助一家人走出生活困境。
近年來,甘州區檢察院探索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性銜接的多元化解矛盾機制,院領導包案辦理控告申訴信訪案件25件,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38件,司法救助刑事被害人和民事侵權受害人18人,發放救助金41萬余元,重復信訪率逐年降低。
- 2025-03-07讓公安服務有速度更有溫度——崆峒公安白水派出所著力打牢治安管理基石
- 2025-03-07為鄉村振興注入法治動能——阿克塞縣司法局創新實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
- 2025-03-07將司法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甘谷法院將“法官工作站+”融入基層治理
- 2025-03-07渭源公安做實“微治理”構筑“大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