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兆壽為韓國前首相文在寅贈送書寫作品
詩人、作家、學者——這是徐兆壽的三個符號,他還擁有很多社會職務與國家級人才稱號,如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甘肅省文聯副主席、省電影家協會主席、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甘肅省領軍人才、“四個一批”人才、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委、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首批榮譽作家、西北師范大學中外寫作中心常務副主任、《當代文藝評論》主編等。
后來他擁有了另一個身份:網絡視聽達人。從2020年開始做短視頻,做到每日更新1至2個視頻,且自己講、自己拍攝、自己剪輯,應當是當今學者少有的現象。
現在,他擁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書寫者徐兆壽

書寫主要是為了傳播經典
9月26日,西北師范大學博物館舉辦了一場令人們陌生但又期待已久的展覽:“以書弘道——徐兆壽書寫作品展”。之所以說陌生,是因為明明是書法展,卻命名為書寫展;之所以說期待已久是因為當下書法離人們越來越遠,尤其是人們都不再用毛筆或鋼筆書寫的時候,似乎反而覺得書寫本身極具意義。
徐兆壽在致辭中說,他的書法還不是很好,但最重要的是他不是要展現書法,而是要弘道。他認為書法是載道的藝術。這一說法得到在場的學者和藝術家如趙逵夫、陳克恭、程金程、馬剛、姜宗強、秦川等人的高度贊同。早在2014年,他任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院長時,就開啟了一個系列大講堂:“重返經典電視大講堂”,邀請了莫言、賈平凹、劉震云、雷達、李敬澤、舒婷、陳思和、陳曉明、白燁、歐陽江河、西川等100多位知名作家、學者到校與學生交流,營造人文環境,倡導學生們閱讀經典,同時,他還親自帶領部分師生抄寫經典。這個活動持續了很多年,后來,活動逐漸淡化,但抄寫經典的習慣他則默默堅持了下來。他的書法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他謙虛地從不認為自己寫的字是書法,稱其為毛筆字,或書寫作品。
他說,《道德經》《論語》《莊子》《周易》等經典他前后抄寫過很多。學生們多用鋼筆抄寫,而他則用毛筆抄寫。日久天長,這就成了他的習慣。這些年的暑期和寒假,他都要抄寫很多經典。
這當然也與他講授《中國傳統文化》一課有關,更與他這些年四處做中國傳統文化和西部文化的講座有關。他寫了很多這方面文章和著作。他說,當他越走近古代的傳統文化,越走近西部歷史地理時,就越發對古老的經典認同。這也是他主張傳媒學子必須學好中國文化的原因。在他做院長期間,力主大學生要學習兩年的文學與文化課。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文學,如何用新聞媒介立言?不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如何對中華文明產生認同?如何復興中華文明?
在他抄寫十年之后,他萌發出一個念頭,要舉辦一次展覽,在這個數字媒介和手機媒介時代,在這個加速度發展與生活的時代,倡導人們拿起毛筆,重新書寫傳統經典,一方面學習和認領傳統文化,另一方面讓自己慢下來。無論如何,這都是修身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于是,這個展覽就這樣產生了。這是他基于自己作為師者的身份做出的一次行動。

展覽期間,徐兆壽向人們介紹作品
從小練習書法
談起什么時候練習書法的事,徐兆壽笑道,我是在小學三年級至五年級時開始的。那時作為文盲的父親覺得兒子要是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過年前他就不用提著豆腐或清油去請別人寫字了,或者還能讓別人提著豆腐或清油來請他的兒子寫字了。所以,父親要他學習寫毛筆字。但那時只有描紅,寫大楷字,再沒別的條件。終于到過年了,他就大膽寫了對聯。可能是太差了,第二年父親再沒讓他寫對聯。那個事情對他影響很大,他覺得自己不是寫字的材料,所以以后就基本上在心理上特別抗拒書法。
師范時有書法課,他學習了一學期后就堅決地改學音樂了。上大學一年級時,也有一年的書法課。宿舍里有同學在練習書法,但他是抗拒的,不愿意寫。所以,那兩段時間的學習,基本上是對抗式的練習過而已。到了工作之后,各個辦公室經常有人在練習書法,他倒有些動心,所以買了字帖,偷偷地在家練習。
2008年他生了一場病,耳朵神經被手機和電子聲音刺激了,一聽到大一些的聲音,尤其是電子聲音后,耳朵和頭就劇痛,西醫說沒辦法治療,并且判定三個月后就徹底聾了。他就去找中醫。這個中醫是當時甘肅三大名中醫之一的周信有,是甘肅中醫藥大學的終身教授,主講《黃帝內經》。那時周教授已經快90歲了,但每天都騎著自行車上下班,去給人看病。他覺得有了榜樣。周教授給他開了兩個藥方,一個是中藥方,安神和消炎,另一個是修身的方法。他說這個方法也是一動一靜兩個方面,靜的是練習書法,可以安神,可以練氣,動的是學一套武術,或太極拳、太極劍,或別的武術。但周教授囑咐他,切忌做書法家,那樣的話太功利了,神又不安了。
徐兆壽就從那時開始練習書法。他先是臨顏真卿的字帖,臨了兩年多。2010年去上海讀書就停了下來,2013年后喜歡上了王羲之的字帖,便臨二王的字帖。2020年以來,他主要是看帖。他的感受是,即使不做書法家,就不必非要按當下書法家的規矩去寫字,可以自由一些。另一個感受是,他慢慢地認識到,當下的書法家已經把書法高高掛起,貼了標簽,與道慢慢脫離了,更多地追求技法和利益,與老百姓的需要也越來越遠。
所以,他說他要辦書法展,一是不能叫書法展,因為他的字還不是太好;二是基本上以楷體或行楷為主,偶爾輔以一些草書,因為老百姓能認識,可以向老百姓傳播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

展覽期間,各地中小學組織學生前去參觀學習
書藝因傳道而存在
徐兆壽的書寫以“問道”“悟道”“傳道”為次第,所以他對書法的認識也一樣,認為中國的書法之所以獨樹一幟,在文明傳播史上起著非常核心的作用,這就是傳道。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中華文明之所以五千年未斷,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漢字未斷。文以載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基本精神,而書法就是要承載中華文明承續大任。
在徐兆壽看來,中國人信的不是西方文化意義上的宗教,而是天地大教。《周易》曰“圣人‘神壇神教’”,就是以文字來創立教化。所有的宗教在本體意義上就是教化,但西方所有的宗教來到中國后,都被化解到中華文化中,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神不過是天地之中的一方教主或神而已。換句話說,所有的宗教都不可能超越天地這個大教。關于這一點,兩百年以來的科學就能解釋這一切。但中國人不講宗教二字,而是講文化二字。從天文到人文,從最初的文到字,再到詩文,文字是最為重要的。我們曾經有一段時間認為中國的漢字不利于傳播,所以有廢除漢字的想法,后來只是簡化了一下,但在百年以來中西方人對人類文明的探索中發現,漢字是當今唯一保留音形義的文字,從中可以窺見世界的原初命名,同時,漢字也是唯一可以作為藝術的文字。如此來看,書法天然地承載著傳承文明的功能,而非簡單的線條或技藝。
正是因為如此,徐兆壽認為,中國人的書法就是教化的一種方式。一個人的書房里或辦公室里掛一幅字,就仿佛宗教教義一樣的存在。有的是勉勵自己,有的是提醒自己,有的是補足自己,總之,那幅字對他一定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一如自己的名字一樣,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從這一點出發,徐兆壽也以為,當下的書法之道偏離了書法最初的大道,走上了追求技藝之末和名利的道路。書法從產生以來,肯定是伴著名利的,這也是它傳之久遠的一個原因,一陰一陽謂之道,但是,過分追求名利與技術,就會讓書法脫離大道,且與普通老百姓無緣了。所以,他要把書法從高空中解放出來,用書寫二字來還原書法的真正用途,讓所有人都覺得可以去學習書法,同時,要去學習經典,尤其是經史子集的那些經典。當下書法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愛寫唐詩宋詞,這固然是傳統,但這是藝術了,與道已經有些距離了,所以,他主張多抄寫諸子的經典,也可以抄寫西方圣賢們的經典。
這是他稱自己為書寫者的真正原因。

在張掖市美術館進行展覽
讓書法走進千家萬戶
自今年大年初一開始,徐兆壽在家鄉涼州,邀請著名書法家、甘肅省書協副主席、武威市書協主席翟相永在鳩摩羅什寺為廣大市民贈送800個左右福字,在社會上產生良好反響。7月、8月暑假期間,徐兆壽向全國各地的傳統文化愛好者贈送300余幅作品,都是經典用語。
9月26日,“以書弘道——徐兆壽書寫作品展”在西北師范大學開展,徐兆壽邀請著名國學家樓宇烈,著名書法家連輯,著名作家和學者莫言、賈平凹、李敬澤、歐陽江河、劉醒龍、劉亮程、徐則臣、陳福民、謝有順,以及甘肅省著名作家王登渤、王正茂、葉舟、馬步升、楊光祖等助陣,向全社會發出書寫經典,傳承文脈的倡議,產生極大的社會反響。
10月6日、11月8日“以書弘道——徐兆壽書寫作品展”分別在武威文化館、張掖美術館巡回展出,著名書法家賈得梅、翟相永、王琛和著名作家趙興高、謝榮勝、徐永盛等助陣,徐兆壽和翟相永分別向武威、張掖廣大市民贈送近500幅作品。
11月19日,涼州弘道書院低調開張,徐兆壽和理方等為前來參觀的市民贈送200余幅作品。
截至目前,三人共免費向普通百姓贈送近2000幅書法作品,使傳統經典走進千家萬戶。
談及這一點,徐兆壽說,他小時候家里窮,沒掛過中堂,一想到這一點,他就想呼吁書法家們適當地放下身價,讓藝術與百姓相遇。這也是他邀請翟相永、理方給武威市民免費送字的原因。
未來之路
涼州弘道書院的成立是一件大事。書院邀請徐兆壽為主要支持者,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涼州文化,同時也將邀請更多的作家、學者、書法家和藝術工作者加入弘道的事業。徐兆壽專程從蘭州趕來,與翟相永、理方給前來參觀的人們送書法作品。徐兆壽說,家鄉是他回報恩情的地方,他愿意無償地支持家鄉的文化事業,也愿意帶全國各地的作家、學者、藝術家和社會各界人士來家鄉做些公益活動,共同弘道。
談到未來,徐兆壽說,他會更加努力地學習書藝,使自己的書藝能配得上弘道的事業,在寫作之余,盡可能地給人寫字送字。若是有緣者愿意出費用結緣他的字,他也很樂意,他要把這些費用拿來購買《鳩摩羅什》《西行悟道》等書籍,再把這些書籍贈送給人們。這些年來,他贈送了數千冊《鳩摩羅什》和其他書籍,讓人們重新認識了鳩摩羅什和西北的文化。他還設想未來若是能團結更多的書寫者(作家、學者、書法家),一方面給人送字,另一方面共同籌建一個“弘道”基金,來幫助更多的人去做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西北文化的事業。(西北師范大學中外寫作中心供稿)
- 2024-09-27徐兆壽:將西部以全新面貌呈現給世人
- 2023-06-08徐兆壽新著《補天:雍州正傳》走進北大
- 2018-11-22我的筆深深扎入故鄉的土地——訪作家徐兆壽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